-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3肥料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业NY×/T ××××—2007
NY/T ××××—201×
PAGE 5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实施
××××-××-××发布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2部分:大田作物产品
(征求意见稿,2014-10-27)
NY/T ××××—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ICS
备案号:
PAGE 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NY/T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基础条件
第2部分:大田作物产品
第3部分:蔬菜
第3部分:水果
第5部分:食用菌
第6部分:茶叶
第7部分:家畜
第8部分:肉禽
第9部分:生鲜乳
第10部分:蜂产品
第11部分:鲜禽蛋
第12部分:畜禽屠宰
第13部分:养殖水产品
本部分为NY/T *****的第2部分。本部分应与第1部分结合使用。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T ××××—××××
PAGE
NY/T ××××—××××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2部分:大田作物产品
1 范围
NY/T ****的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大田作物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产地环境、种子种苗、肥料使用、病虫草鼠害防治、耕作管理、采后处理、包装标识与产品储运等环节关键点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粮食、油料、糖料等大田作物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和认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308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规程
NY/T 5295 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NY 5332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NY/T ××××.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部分:基础条件
农办农[2013]45号《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2013)》
3 控制技术及要求
3.1产地环境
序号关键点主要风险因子控制措施3.1.1土壤、空气、灌溉水重金属、生物毒素、农药残留、大气污染物、致病微生物产地周边环境及产区条件应满足NY/T ××××.1中的相关要求。产地环境质量安全应符合NY 5332的要求。
宜合理轮作、间作和/或套作,以减轻作物病虫害发生和产品中重金属积累。
对重金属、生物毒素等污染风险较高的地区,应加强产地环境污染因素的排查和监控,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如对酸性较强的土壤,可适量施用石灰,以降低土壤中镉等重金属元素活性。又如可参照NY/T 2308等标准有关土壤处理的做法,合理采取施用石灰、药剂预防、深翻等措施,控制花生黄曲霉毒素等生物毒素污染风险。3.2种子种苗
序号关键点主要风险因子控制措施3.2.1品种选择产毒真菌、生物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属主要农作物范围的,应选择通过国家级或本省审定的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地力、地势,对病、虫害具有抗性和/或耐性的品种。如黄淮海地区宜选择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以降低生物毒素污染和农药残留风险。
对重金属污染风险较大的地区和产品,宜选择重金属低积累的作物品种。
优先选择省级(含省级委托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发布的、适合当地的主推品种和/或当地示范成功的推广品种。3.2.2种子种苗质量应从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经销部门购买具有包装(不能包装的除外)、附有标签(内容应符合国家规定)和质量合格证的种子。
应选择籽粒饱满、完整无损伤的种子,或茁壮、完整、有活力的秧苗,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如需对种子进行化学处理和包衣,应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并有相应记录。
避免使用盛过霉变或染病种子或籽粒的器具,以减少病原的交叉感染。3.3肥料使用
序号关键点主要风险因子控制措施3.3.1采购
与贮存重金属肥料采购与储存应使用符合NY/T ××××.1的相关规定。3.3.2施肥重金属、农药残留、生物毒素、致病微生物应按照NY/T 496的相关要求,根据土壤性状、植物营养特性、肥料性质、目标产量等具体情况,采用适宜、有效的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或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