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在中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的论文.docVIP

补阳还五汤在中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阳还五汤在中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的论文.doc

  补阳还五汤在中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的论文 补阳还五汤出自于王清任《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方。目前中医界应用已趋普遍。笔者在临床中对中老年人凡气虚血瘀证之慢性病,用此方化裁辩证治疗,每获良效。特举验案6例于下: 1脑梗塞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患者赵×,男,60岁,因反复头昏、眼花、四肢末端麻木2年,症状加剧伴左侧肢体软弱无力2小时入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经头颅ct检查后确诊为“右侧腔隙性脑梗塞”。入院经西医药治疗20天。病情稳定后出院转我科门诊治疗。患者坐轮椅就诊,神清,精神尚好,语言对答及吐字均正常,左侧口眼轻度斜,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侧上下肢感觉及肌张力均正常,舌质紫暗,脉沉无力。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g、,红花10g、桃仁12g、当归尾12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5g、杜仲15g、桑枝30g、炮山甲10g(先煎)、水蛭6g、桂枝10g,每日一剂,水煎连服一个月,其间根据病情辩证均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减用药。同时加用电针(头皮针、体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一个月。复查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已基本能步行。 本病属中医“中风”、“卒中”、”偏枯”等范畴,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瘀滞或阴血亏虚,筋失柔养,风阳内动所致。.cOm气血亏损,脉络腠理空虚,卫外不固,易致邪乘虚而入;气虚血不升运,瘀血不能化行,痰浊壅塞滞留,多易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故气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供血中断,继而出现该脑组织所支配部位功能丧失的一系列症候。 2椎动脉型颈椎病 患者黄××,女,54岁,因反复头晕、头痛、眼花、耳鸣3年,加剧伴胸闷、恶心、乏力1天,有体位性摔倒1次,于2008年11月5日就诊,查体可见神清,精神疲惫,舌质暗淡,舌苔白厚,脉沉滑无力。颈椎拍片结果提示:颈椎5-7有骨赘形成,椎间孔狭窄。经颅多普勒结果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味:黄芪40g、红花10g、桃仁10g、川芎20g、当归尾15g、地龙12g、陈皮10g、法夏10g、葛根20g、茯苓15g、白术15g,连服5剂。复诊时胸闷、恶心消失,其余诸症减轻,效不更方,再进5剂,诸症消失,继续上方去二陈汤20剂,每剂服2天,以巩固疗效,一年后随访,患者仅偶有劳累后轻度头晕、眼花、头痛。嘱患者每半年服补阳还五汤加葛根10剂,至今病情未再复发。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属中医的“眩晕”、“头痛”、“虚劳”等范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相关。在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慢性劳损等内外因素作用下,导致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则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脑失所养,随之出现一系列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或颈椎退行性变引起失稳,机械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丛,而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而另一侧又失代偿,从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症状。 3冠心病心绞痛 患者李××,男,65岁,反复劳力性心悸、胸闷、乏力4年,加剧伴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样疼痛2天,于2010年5月14日就诊。患者病后平素常自服“复方丹参片”或“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病情时发时止,此次发病后曾自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后症状稍减轻。查体可见神清,精神差,面色恍白,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心电图提示有缺血性改变及心肌损害标志,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0g,红参10g(另炖),当归尾10g,川芎12g,红花10g,桃仁10g,丹参15g,地龙12g,郁金12g,桂枝10g,细辛3g,瓜蒌壳15g,连服3剂,复诊时已无心前区疼痛,但其余诸症无变化,效不更方,再进7剂,再诊时中度活动仍有症状,继续服上方5剂,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结果示:1.窦性心律。2.st-t改变。上方去细辛、红参,再进20剂,每剂服2日,再查心电图结果正常。至今病情未再复发。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多因寒邪内侵,饮食不当,劳累过度,情志失调,年老体弱等因素致病。本病例患者乃年老体弱,元气虚衰,无力推动血运,致气血瘀滞,痹阻心阳所致。病理过程中,阳气虚衰为其本,气滞血瘀为其标,瘀血痹阻脉络心窍则是本病的发病关键。治疗上应用运气活心、温通心脉法获良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病变部位小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少数是由于斑块脂质浸润急剧进展,使管腔明显狭窄致心肌缺血及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周××,男,68岁,于2009年2月23日就诊。 患者有ⅱ型糖尿病病史10年,伴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有袜套感,双足踩棉花感,四肢末端时有灼热感3个月,同时伴有口干少饮,以夜间为甚,大便干结,3-4日一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