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晚唐诗第一板块-(学生版).
专题六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专题概述
一、晚唐社会特征
所谓“晚唐”,始于唐文宗时期,讫于唐的灭亡,约80年。晚唐时期,政局更加动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诗歌适应时代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晚唐诗歌的总体风格是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情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晚唐诗坛呈现出“夕阳无限好”的风韵,涌现出一大批成就突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这一时期大至分两段:
前段:杜牧、李商隐对唐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段: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艳情诗进一步发展。
二、晚唐诗歌特征
晚唐诗歌,有着多元的价值取向。
1.以李商隐为代表的诗人,对细微幽深的审美追求,成为此时诗坛的主导风气,朦胧凄婉的诗歌意境,更多地存在于晚唐诗歌中。
2.以杜牧为代表的诗人,诗歌主要倾向抒写个人情况,把伤感、怀古、伤今情绪带到诗坛。
3.仕人的闺阁情怀、爱情题材的艳丽诗风,在晚唐有一席之地。主要以温庭筠、韩偓等诗人为代表。
4.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罗隐、杜荀鹤等诗人为代表,作品体现了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怀,形成了淡泊的诗歌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理解本专题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
学法指导
1.鉴赏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这首登临诗,要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领略其感怀的艺术技巧。欣赏作品的意境美是理解《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关键。
2.鉴赏李商隐的《无题》应注意从表现手法去理解其内容;《安定城楼》要准确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典故、神话的寄托之意。
3.阅读《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很容易理解:
(1)分析诗题,知道作品写作重点。(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作品内容。
(3)找出关键词句,把握思想感情。(4)辨析表现手法,明确表达作用。
(5)从字句入手,揣摩诗歌语言。
第一板块 eq \a\vs4\al(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
基础知识积累
一、字音识记
1.江涵( )2.携带( )3.酩酊( )( ) 4.酬劳( )5.落晖( ) 6.霑衣( )
7.韩绰( ) 8.迢迢( )9.蜡炬( ) 10.鬓发( )11.殷勤( ) 12.探看( )
13.王粲( ) 14.鹓雏( )
二、词语释义
1.江涵秋影: 2.与客携壶上翠微: 3.但将酩酊酬佳节:
4.二十四桥明月夜: 5.晓镜但愁云鬓改: 6.蓬山此去无多路:
7.青鸟殷勤为探看: 8.迢递高城百尺楼: 9.绿杨枝外尽汀洲:
10.贾生年少虚垂泪: 11.不知腐鼠成滋味: 12.猜意鹓雏竟未休:
三、名句背诵
1.但将酩酊酬佳节, 。2. ,牛山何必独霑衣。
3.青山隐隐水迢迢, 。4. ,玉人何处教吹箫。
5.相见时难别亦难, 。6.春蚕到死丝方尽, 。
7. ,夜吟应觉月光寒。8.永忆江湖归白发, 。
9. ,猜意鹓雏竟未休!
文本探究阅读
九日齐山登高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
二、相关背景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的作品。和他一同登山的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的怀才不遇和同病相怜之感。
三、内容提要
这是一首自慰、慰友的抒怀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四、写法借鉴
1.情景交融,理趣盎然
诗的首联从登山一事写起,为引发下文的抒情作铺垫;颔联紧承首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