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玻璃纤维工掖葱碌现状与差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玻璃纤维工掖葱碌现状与差距

PAGE  PAGE 14 二、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现状与差距   (一) 现状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创始于1958年,技术基本来自前苏联,初期年产量仅100多吨。1980年,全国玻纤总量也仅4万吨。1990年,则翻了一番,达8万多吨。目前年产量已达20万吨,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增长率高达18%(见图1),总量已跃居世界前例,占世界第四位。(世界总产量230万吨)。技术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池窑法生产比例由1989年的5%提高到目前的25%,结束了六七年代全行清一色200孔坩埚拉丝的历史。现在,全国行业拥有专业研究设计院一家,年产千吨以上大中型企业40家,其中最大的厂家年产量已达到达2万余吨,有8个厂家年产愈万吨,企业规模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地方中小企业200多家,分布除西藏以外的所省、市、自治区。此外,还有40多家专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20多家化工原料生产企业,行业职工总数已达10万余人。特种玻璃纤维及制品,如高强2#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光纤面板及微道板、特种纤维仿形织物和立体织等也有小批量生产,基本满足了我国军工配套新材料的急需,其中高强度玻璃纤维已成为我国高性能复合材料增强用三大纤维中惟一能做到工程化技术国内独立开发,产品全部国产供应,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主体增强纤维。上述这些材料已在我国战略、战术导弹、车用飞机、主战坦克服困难、水陆攻击艇、核潜艇、舰船等重点武器装备上配套应用。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武器装备的性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 差距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 八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 产量和人均占有量          ===  HYPERLINK /hangye/bolixw/xinxi_3.htm 上一页      HYPERLINK /hangye/bolixw/xinxi_3_2.htm 下一页 ===   (1) 产量,见表1               表1    玻璃纤维产量对比        (万吨)  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美国62.88 7771.3 70.37 708590    96西欧33.3736.842.247.143.843.244.943.751.156    60中国6.77.057.428.298.89.6812.061314.91617.2   22 (2) 人均占有量,见图2。   人均占有量北美地区第一为3.4kg/人(其中美国为3.7/人),为全球玻纤消费最高地区,日本第二为2.1kg/人,东欧为0.6kg/人, 中国为0.13kg/人,拉美为0.1kg/人,中国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 企业布局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效益差   国外玻纤池窑规模大都是万吨以上,最大规模已达6万吨,且已发展为群体工程,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都很大,有的已超过数10万吨。我国玻璃纤维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近几年,在玻纤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约10亿元人民办币。但由于宏观调控不力,资金使用分散,引进或改造的生产主线年产量大部分仅为千吨左右,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引进的现象。行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在1000-5000吨的水平上,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 表2 玻璃纤维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对比 序号项目中国美国1总产量(万t/a)16902生产厂商(公司)规模(万t/a)24063最大生产企业(公司)规模(万t/a)2.8404最小生产企业(公司)规模(万t/a)0.0315最大池窑生产能力(万 t/座·a)16   3、 生产工艺技落后,能耗高,和平效率低   国际上玻纤生产大都采用800-4000孔漏板的池拉丝技术,最近已达6000孔。其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5%以上,无纺材料生产全部采用池窑法;坩埚法已被淘汰。而国内75%以上仍采用坩支技术生产,能量高,生产效率低,单机的日产量为110-350kg。国内现有的池窑生产线与国外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详见表3。   ?????? 表3 国内坩埚法与国外池窑法生产技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坩埚法国外池窑国内池窑生产规模(块漏板/座)由坩埚多少决定20-12007-32漏板孔数(孔/台)200-400800-6000800-2000单机产量(kg/d·台)110-350700-2000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