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谈同一复仇主题的不同衍化的论文.docVIP

试谈同一复仇主题的不同衍化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同一复仇主题的不同衍化的论文.doc

  试谈同一复仇主题的不同衍化的论文 中国论文联盟摘 要: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特亚》和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具有同一复仇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后者借用了前者的故事情节和部分舞台设计,但由于历史的变迁,二者又在剧作的内涵和悲剧根源等方面有了不同的衍化,而这正是古代悲剧与现代悲剧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奥瑞斯特亚》 《悲悼三部曲》 复仇 悲剧根源      1936年瑞典学院常务秘书佩尔·哈尔斯特龙在给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的授奖辞中说:“本奖金授予他,以表彰他的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1]奥尼尔是美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他开启了美国戏剧新的时代,也为世界剧坛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瑞典学院给予奥尼尔的授奖辞精确地把握住了奥尼尔戏剧的精髓,尤其是看到了这位现代著名剧作家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古代悲剧的痕迹。在奥尼尔的很多剧作中都显现出古希腊悲剧的影响,而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脱胎于埃斯库罗斯《奥瑞斯特亚》的《悲悼三部曲》。关于这一点已有很多学者论及,奥尼尔自己也曾在1926年4月26日的工作日记中朦胧地提到要“把希腊悲剧的情节放在现代环境中”[2]。到了1928年的工作日记中就明确记载了他要创作《悲悼三部曲》的动机:“构思希腊悲剧的情节——厄勒克特拉的故事和心理情节是最有趣的——最广泛最集中的人类基本关系——还可以轻易地进一步扩大,把其它一些也写进去。”[3]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奥尼尔是有意要把古希腊的悲剧情节移植到他所生活的时代,来表现他自己的思想。.   奥尼尔的这种移植既保存了以复仇主题为核心的原始悲剧风貌,也为适应跨时空的土壤而作了一些变异。首先,共同的复仇主题和奥尼尔本身所受的古希腊戏剧的浸染使得两部作品在情节设置和舞台造型等方面一脉相承。其次,迥异的历史背景、时代风情和作者个人气质又使得这两部作品在内涵延伸、悲剧根源等层面上有所变迁。   曾被评论家约瑟夫·纽德·克鲁奇称赞为“20世纪迄今为止戏剧界唯一带有永久性意义的贡献”[4]的《悲悼三部曲》直接借用了埃斯库罗斯《奥瑞斯特亚》三部曲的故事架构,只不过时空背景由古希腊的特洛伊之战变换为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阿伽门农对应艾斯拉·孟南准将,克吕泰墨斯特拉对应孟南的妻子克莉斯丁,儿子奥林就是俄瑞斯忒斯,女儿拉维妮亚就是厄勒克特拉。孟南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就像阿伽门农被克吕泰墨斯特拉杀死一样被妻子克莉斯丁毒死,拉维妮亚说服了奥林替父报仇,杀死了克莉斯丁的情夫卜兰特,又逼他们的妈妈自杀,同样也是厄勒克特拉劝俄瑞斯忒斯杀死母亲和埃吉索斯的翻版。而且这两个家族的仇杀都是源自上几代人的积怨。十分明显,《悲悼三部曲》的人物和情节与《奥瑞斯特亚》相对应,具有一种神话原型模式功能。   《悲悼三部曲》在舞台设计方面也有意让观众联想到古希腊悲剧,白色的希腊庙宇式的门廊以及六根高高的柱子使人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古代的环形大剧场。另外,《悲悼三部曲》也借用了《奥瑞斯特亚》中的合唱手法,古希腊戏剧常常在幕启时用合唱来介绍背景和人物。奥尼尔在幕后使用小人物或群众角色来交待背景和人物关系。《悲悼三部曲》中的萨斯等群众角色就相当于《奥瑞斯特亚》中的歌队,尤其是萨斯所唱的《申纳杜》贯穿整个三部曲,在剧情发展和烘托气氛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在现代戏剧中是不多见的。而且《悲悼三部曲》中歌队的运用具有一种浓郁的古希腊风味,以萨斯为首的众市民是孟南家族悲剧的旁观者,而他们的议论又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一种命运感,使人感到一个巨大阴影始终笼罩在孟南家的房子上。它的使用,使奥尼尔的戏剧散发着一种古朴的气息。但是在这层古典且神秘的面纱背后,却是奥尼尔那颗现代的灵魂。   奥尼尔的一颗现代灵魂赋予了《悲悼三部曲》与《奥瑞斯特亚》在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剧作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悲剧根源的演变上。这种演变源自不同的时代背景,又和作者本人密切相关。   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埃斯库罗斯所处的时代(约公元前440年前后)正是由母系原始氏族社会转向父系城邦民主社会的初期,虽然当时父权社会代替了母权社会,但社会上还留有母系氏族时期的很多习俗,而且当时就有一个希腊民族利契亚人为女性世界。即使到了梭伦时代之后,兄弟可以与其同父异母的姊妹结婚,却不能与同母异父的姊妹结婚,因为按母系氏族的规则,同父异母的子女属于不同氏族,因而并非同氏族亲族,其间通婚并不违反任何氏族义务。而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前456年)本人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制城邦形成时期的悲剧作家,他青年时代曾目睹推翻儹主统治,建立民主政治的斗争,并亲自参加过反抗波斯侵略的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海战。在政治上,埃斯库罗斯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拥护者。[5]以埃斯库罗斯所处的生活背景和他的政治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