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仑尾山轻松行~活动简章
台北市教師會~大崙尾山輕鬆行 ~ 活動簡章
大崙尾山位於外雙溪的中央社區,一個由風所主宰的世界,東北季風的影響,使得大崙尾山只有四百公尺高的環境,卻有如兩千公尺高的中海拔生態環境,形成了植物的北降現象。??????? 在東北風的養育之下,形成了許多獨特的風剪樹,遠遠望去,一顆顆樹有如造型獨特的龐克頭。暖暖冬陽,讓冬日山裡的盛開山芙蓉份外搶眼。在此生長的植物,都有他們各自一套與風共舞的生活方式。大崙尾山的風之谷,邀請您來一同感受生命的奇妙。
【主辦單位】台北市教師會,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
【活動日期】2004年12月05日(日) 09:00-12:00
【活動地點】大崙尾山
【活動內容】步道生態導覽與自然體驗
【活動對象】台北市教師會同仁、眷屬,限定親子同遊。
【報名費用】會員每人200元(包含眷屬),非會員300元 (費用內含保險、講師解說費、及行政雜支等)。 ※學齡前幼童酌收保險費50元。
【報名日期】即日起,額滿為止,請以電話(02113、106報名
【繳費方式】請先來電電話報名,電話報名確認後五日內,以劃撥方式繳費;未在報名後五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謝謝您的配合!
【劃撥帳戶】帳號抬頭:台北市教師會
【繳費確認】請將劃撥繳費收據連同報名表一同回傳,傳真:2594-6067,傳真後請立即來電確認,以完成繳費手續!
※ 完成報名手續者,請主動上網下載『大崙尾山---活動訊習通知單』。有疑問者煩請主動與本會聯繫。
【集合時地】93年12月05日早上8點50分,士林內雙溪中央社區, 255、213公車終點站大榕樹下。可捷運士林站下車,中正路上轉搭255。
1、地理位置圖
2.公車路線圖
【攜帶物品】
必備:防滑運動鞋、長袖衣褲、遮陽帽子、健保卡、雨具(請備雨衣為佳)、水壺。
建議:望遠鏡、照相機、圖鑑、筆記本、放大鏡、個人藥品。
【注意事項】
1.活動中若需要進入森林做自然觀察,請夥伴們成一路縱隊,儘量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為原則,安靜體驗。當我們誠心地欣賞時,大自然會以最友善的情誼回饋我們。
2.請將名牌別上,方便活動中彼此的認識,並給對方一個熱情的微笑;也煩請夥伴們在活動結束前填好問卷調查表,已利活動檢討改進,我們會有工作人員於活動結束前連同名牌夾回收。
3.最後,感謝您參與這次的活動,如果您支持且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加入我們,一起為福爾摩沙的守護而努力!
溪 山 簡 介
說明
「溪山」,並不是一座山,在故宮以東,是市府規劃的「內雙溪農林體驗園區」中的一塊保護區。
本區雖非原始森林,因有斷層通過,地質敏感,又是水源區,因此人為干擾較少,是一塊自然度高、水涵養度佳的次生自然林區。森林生態豐富,是郊區難得一見的景觀資源。
地質
本區屬於古老的沉積岩,分屬大寮層(雙溪河床),石底層(獅子頭岩),和五指山層-大崙(頭尾)山,有「崁腳斷層」由此通過。自停車場走向靶場,沿途可見數處崩塌地,落石、碎石隨時可見,此即說明本區屬斷層破碎帶,並有巨大落石一塊,上有「擦痕」、「生痕」。
地理位置
東鄰萬里,西眺台北盆地;南界內湖,北以內雙溪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相對,是一塊約略為西南朝東北傾斜的山坡地。區內以大崙頭(471M)、大崙尾(465M)兩山為最高。
交通
坐公車255、213到中央社區公車終點站,開車族可沿故宮前的至善路往東走,在中社路右轉過橋上山到底,約10分鐘走可到。
觀察路線
約在大崙頭、大崙尾兩山連線以北的山麓。由公車終點站再往前走,約400公尺到中社路底的停車場,此地即是入口。由此入山經警察靶場不久,中途遇岔路,右側陡坡可南上大崙尾山;或直走接碧溪產業道路後,右轉到大崙頭、尾相接的鞍部,再循路標(右)走石階路,經大崙尾回中央社區登山口。如果是一般健行,岔路線約三公里,大概一個半小時可以輕鬆走完,後者較長約四公里多,可再加一小時。
周邊景觀
如大屯山和七星山火山群,寄生火山如紗帽山;熔岩流台地如平等里等、眺望台北盆地的同時,以欣賞到林口台地、觀音山和淡水河流域的美景。
生態景觀
壓縮型的生態體系
風翦樹與風衝矮林
北降型植物-台灣樹參、中華裏白、山菊
肉食植物-小毛氈苔
基隆河以北才有的植物-野鴉椿。
人文景觀
區內的地大部份都屬於市府公產,除現有居民零星地種些疏菜、水果外,已不見大規模的開發,但前人開墾造林的遺跡尚存,如相思樹、油桐等。
步道沿途的石階和石椅,都是就地取材的五指山岩,質硬、含石英多。區內的「邱氏佛堂」,就是一棟五指山岩的建築,樸實之中略帶莊嚴。
本區仍存有一間的「土角厝」,已有近百年歷史,相當難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