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辞赋创作活动中对言意关系的反省思考的论文.doc
辞赋创作活动中对言意关系的反省思考的论文
【内容提要】
魏晋玄学思潮激荡下的言意之辨,对当时与后世的辞赋创作以及创作意识,产生了若干影响。辞赋创作活动中的思想史资源,不仅表现在对言意之辨的重要论题作文学化的阐述,而且还反映在赋家经由文体实践而激发出的对言意关系的灵思妙悟。庾敳自道其《意赋》“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名言,在思想史与文学史交涉的意义上就颇具深趣。辞赋创作活动中对言意关系的反省历程,也多少决定了魏晋以来辞赋观朝着“夸而有节”、“旷而不溢”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言意之辨 辞赋
一 由谢观《得意忘言赋》说起
中国古代涉及言意之辨的重要命题,无过于“言不尽意”(或“言尽意”)、“得意忘言”了。由于这类思辨关涉天道或本体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观的把握,故不难理解唐代谢观的《得意忘言赋》在《历代赋汇》中被归入“性道”类题材 ① 。谢观此作乃律赋,题下注明是“以‘去象弃词根乎幽朕’为韵”。赋一开头即曰:“《易》意难见,言以存之。得意之后,而言可遗。本凭诠以指昧,既达诚而去词。”这里秉承的是魏晋玄学宗师王弼的“得意忘言”之旨。
诚然,《庄子》中早已提出:“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外物》) ② 王弼解《易》时援引《庄子》筌蹄之旨,其《周易略例·明象章》对意、象、言三者关系作了更具统摄意味的论述,即一方面“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而另一方面“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③ 。相比而言,《庄子》对“忘言”的偏尚,易于导致对语言手段的消解和否定。.所以,王弼的“得意忘言”之旨对言意关系更具辩证性 ④ ,是一种深于本末体用之辨的“新解”,并成为魏晋玄学思维的根基⑤ 。谢观此赋用文学化的语言,展现了魏晋玄学的思想成果。首先,他将“得意忘言”问题置于解《易》过程中提出,符合王弼的思想步骤,也最能说明王弼廓清汉《易》象数之学的功绩。王弼不满于汉儒“存象忘意”以至“伪说滋漫”的解《易》方法,因为这样的“存象”其实不是对“言”“象”功能的积极把握。在王弼标示的“得意忘言”的方法中,“言”“象”的功能反而获得了高度实现。本来,《易》道蕴含“尚其辞”之义 ⑥ ,王弼通过玄学思辨,更体察到“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的最大可能性,所以,他的“忘言”不是对“象器之用”的拒斥。谢观描述了创设《易》道的“先王”形象:
昔者先王玄通默想,以深指难可拟议,嗟后世无不瞻仰。是以错综六爻,森罗万象,立文以寓其吉凶,赜隐以知其来往,凭有状之状而定其范围,因可名之名以征其影响。悟影响则可名之名息,达范围则有状之状无。
大致看来,爻象与文事的存在⑦ ,是以肯定其指意功能为基本条件的;虽然立象立言的主体在这里是一位“王者” ⑧,其实所承认的是人类传言达意的相知可能。
还值得注意的是,谢赋所谓“范围”的概念,来源于《周易》的“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⑨。王弼在《周易略例·明爻通变》中也加以引用,意在赞美易道、爻变之神通广大,能包尽天地万物而无过差 ⑩ 。不过,谢观在引述时更着意融汇了玄学的体用本末思想,即一方面称“凭有状之状而定其范围”,“有状之状”即具媒介功用的语言或概念,借此可以形成对形器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称“达范围则有状之状无”,当不为形器所限的宇宙本体呈现时,也就意味着善于放弃对表达媒介的执着。这类似于王弼既称“尽象莫若言,尽意莫若象”,又称“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范围”似乎应是有形有名的,但因其无所不包,那么最足以“达范围”的,反而是无形无名之境。这里也体现了玄学贵无的思想,王弼在《老子指略》中就指出:“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有形之极,未足以府万物。”“名必有所分,称必有所由。有分则有不兼,有由则有不尽。” 11 谢观对“范围”的双重把握,是赋中最为灵活得体的玄学阐述。
耐人寻味的是,在人类实际的文学活动中,如果“范围”代表“意”,“有状之状”代表“言”,两者如何获得最充分的支撑?毕竟文学是不能离象去言的,那么“意”如何理想地存在?
二 “有意无意之间”
在魏晋时代,作为辞赋创作受玄学清谈影响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玄学清谈中有特征的事物成为作品题材来源,如成公绥《啸赋》、庾敳《意赋》、谢尚《谈赋》(残句)等,借以表达玄思境界 12 。作为当时言意之辨与辞赋创作最相关涉的一则逸事,不可忽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的如下记载:
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13
庾敳对庾亮之问的答词,可称妙语。明代李维桢推许如下三种文学风范:“不共他人生活,可云何逊;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可云陆机;在有意无意之间,可云庾敳。其可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码摄像机-松下-AJ-D965MC说明书.pdf VIP
- 2024年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聚焦四个方面”对照检查材料范文2篇.docx VIP
- 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推动.pptx VIP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docx
- 软件的项目可行性的研究的报告编写.ppt VIP
- 一种用于处理高硫高砷金矿的提金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ppt.pptx VIP
-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一种澳洲坚果种质热敏感等级的精准诊断及其缓解新梢叶片热伤害的方法.pdf VIP
- 全球常见传染病防控概述.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