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沟沟底纵坡坡度.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沟沟底纵坡坡度

第七章 路基排水设计 ;二、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三、路基排水设计的分类;7-2 路基排水设施的构造与布置;2、边沟 ;;(2)设计参数的确定 断面形式(见图7-1,p169 )(梯形、流线型、三角形和矩形): 按公路等级、所需排水的设计流量、设置位置和岩土质条件选定; 高速及一级公路选用宜采用流线型,受条件限制时采用矩形截面时应在顶面加带槽孔的混凝土盖板。 边沟长度:不宜过长,出水口间距一般地区不宜大于500m,多雨地区不宜大于300m。必要时设置涵洞。 深度:0.4—0.6m 边沟沟坡坡度:内坡1:1—1:1.5,外坡与挖方边坡一致。 边沟沟底纵坡坡度: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3%。困难情况下,可减小至0.1%。 ;边沟防护砌筑材料:浆砌片石、栽砌卵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 平面布置:结合地形及其他排水结构物综合考虑。 沟内不存水、不渗水。;3、截水沟(天沟);(2)设计参数的确定 断面形式:一般为梯形 截水沟长度:不宜过长,200--500m。 深度:不小于0.5m,按计算确定。 沟底宽度:不小于0.5m,按计算确定。 沟坡坡度:1:1—1:1.5。 边沟沟底纵坡坡度:一般情况下,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3% 。 防护砌筑材料: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 沟内不存水、不渗水。 平面布置:结合地形及其他排水结构物综合考虑。截水沟水流不应引入边沟。 ;;;;4、排水沟 ;(2)设计参数的确定 断面形式:一般为梯形,多为便截面。 排水沟长度:不宜超过500m。 深度:不小于0.5m,按计算确定。 沟底宽度:不小于0.5m,按计算确定。 沟坡坡度:1:1—1:1.5。 边沟沟底纵坡坡度:一般情况下,沟底纵坡宜为1%--3% 。 与其他沟渠相接时锐角相交。; ;;5、跌水与急流槽 ;(2)跌水 形式:单级和多级。 组成:进水口、消力池和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结构参数须计算确定。 跌水台阶的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而定,一般不应大于0.5~0.6m,通常是0.3~0.4m。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 跌水可用砖或片(块)石浆砌,必要时可用水泥混凝土浇筑。沟槽槽壁及消力池的边墙厚度:浆砌片石为0.25~0.40m,混凝土为0.2m,高度应高出计算水位最少0.2m。槽底厚度为0.25~0.40rn。出口部分设置隔水墙。 设有消力槛时,槛的顶宽不小于0.4m,并设有尺寸为5cm×5cm~10cm×10cm的泄水孔,以便排除消力池内的积水。 跌水槽身一般砌成矩形。如跌水高度不大,槽底纵坡较缓,亦可采用梯形。梯形跌水槽身,应在台阶而0.5~1.0m和台阶后1.0~1.5m范围内,进行加固。;(3)急流槽 组成:进水口、槽身和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结构参数须计算确定。 急流槽的纵坡,一般不宜超过1:2,可用片(块)石浆砌或水泥混凝土浇筑。临时工程急需,如有条件可用木槽。 急流槽槽壁厚度,石砌时一般为0.4m,水泥混凝土为0.3m。槽壁应高出计算水深至少0.2m。 急流槽的基础要稳固,其底可每隔1.5~2,5m设一平台,以防滑动。 进水槽和出水槽底部须用片石铺砌,长度一般不短于10m,个别情况下,并应在下游设厚 0.2~0.5m、长 2.5m的防冲铺砌。;急流槽很长时,应分段砌筑,每段长度一般为5~10m,接头处用防水材料填缝。 急流槽底宜砌成粗糙面,或嵌入约10cm×10cm的坚硬小石块,用以消能和减少流速。 长草困难的土质高路堤,为防止雨水漫流,冲刷边坡,常在路肩外缘设拦水带,将路面和路肩上的雨水分段集中,通过路堤边坡上设置的急流槽(俗称水簸箕),排除于路基范围以外。 在高路堤道路纵坡不大地段,急流槽进水口在路肩上可做成簸箕式,导引水流流入急流槽。在纵坡较大地段,急流槽进水口于路肩上增设拦水带,拦截上流来水使进人急流槽。 拦水带的构造如图所示,一般可用浆砌片石或用水泥混凝土筑成,高为40~50cm,其中高出路肩15~20cm,埋入路肩下的深度为25~30cm。 ;;;;气候干旱且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沿线的取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汇集地表水。 蒸发池边缘距路基边沟外缘的距离应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安全为原则,并不应小于5m,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得小于湿陷半径。池中设计水位应低于排水沟的沟底。 蒸发池的容量应以一个月内路基汇流人池中的雨水能及时完成渗透与蒸发作为设计依据。每个蒸发池的容水量应根据蒸发池的纵向间距经水力、水文计算后确定。 蒸发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加固措施,蒸发池的设置不应使附近地面盐渍化或沼泽化。 ;路基排水沟出口位于水质特别敏感区,且所排污水水质不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中的规定时,可设置油水分离池。 油水分离宜采用沉淀法处理。污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