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错纳矿区地质报告
PAGE 77
PAGE \* MERGEFORMAT 36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作目的任务
一、项目目标及任务
(一)2002年局管普查
错纳矿区铅锌多金属矿普查,2002年地质工作任务,来源于藏地勘[2002]4号文地质项目任务书。
任务书的主要内容是:“2002年开展对该矿区的普查工作,重点查清富矿脉的分布规律和规模,对该矿的开发前景做出初步评价。项目周期一年,预期提交可供开发的资源量(333):富铅锌矿10万吨,银1000吨”。
主要计划工作量为:平硐工程200m;浅井100m。
(二)2005年西藏昌都地区拉诺玛铅锌多金属矿评价(大调查项目)
任务书要求:
1、错纳铅锌多金属矿区Ⅱ号矿体进行钻探工程控制,探求333资源量,在Ⅲ号矿体布置钻孔,了解该矿化体深部含矿性,扩大矿床远景规模;
2、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1000m。
二、项目经费
2005年度经费控制数150万元。
第二节 矿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一、矿区交通位置
错纳铅锌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城160o方向,北距昌都地区所在地140km,距察雅县吉塘镇77km,距川藏公路(214国道)10km,距昌都邦达机场14km,距拉萨986km,距成都1155km。与川藏公路214国道有简易公路相通。行政隶属西藏自治区八宿县吉中乡管辖(图1-2-1)。
图1-2-1 矿区交通位置图
错纳涉及图幅编号H47E009005,错纳边界拐点地理座标:
E97°08′00″, N30°38′00″;
E97°13′00″, N30°38′00″;
E97°13′00″, N30°34′45″;
E97°11′00″, N30°34′45″;
E97°11′00″, N30°35′15″;
E97°10′15″, N30°35′15″;
E97°10′15″, N30°34′45″;
E97°08′00″, N30°34′45″;
探矿权登记面积46.93km2。
探矿权均属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
二、自然地理概况
矿区地处“三江”峡谷地区北段,他念他翁山腹地,地貌上属高原中高山地区,沟谷纵横,地形切割较大。矿区内地势总体北西高南东低,地形起伏较大,最低海拔4680m,最高海拔5327m,相对高差647m,山坡坡度变化较大,西段28°-32°,中部60°-79°,局部形成陡坎或绝壁,由主干河谷加清弄巴、马日弄巴切割造成,冰蚀作用强烈,地表残坡积物覆盖较厚。
矿区水系较发育,主体水系属怒江南北向外流水系,主干流玉曲由北西向南东奔流而下,河流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水量较充沛,受季节性控制明显。
区内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2-5℃之间,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仅80天左右。年降水量530-600mm之间,多集中在6-8月,并以固体降水为主。年无霜期仅100天,给野外地质工作及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矿区植被以高山草甸和稀疏灌木丛为主,属典型的高原温带干旱季风区气候。
二、经济概况
本区纯属牧业区,居民全为藏族,人口稀少,多散住在河谷地带。区内无固定牧民居住,仅在夏季有游牧民放牧。该区经济基础薄弱,牛、羊、马及酥油奶类是其主要经济来源,也是自身的生活必需品,所产少量青稞不能满足自给的需要,粮食多靠昌都县供应。乡村无供变电设施,工矿业基础落后,剩余劳动力较充足。
2002年在察雅县吉塘镇修建的金河电站(距矿区直线距离60km)装机容量6万千瓦时,目前高压输电网已经通到邦达机场,距离矿区仅6km,为矿区的开发提供了电力能源保障。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一、区域地质工作
(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1、1951-1953年中国科学院西藏地质工作队首先在藏东开展了1:50万路线地质矿产调查。
2、1966-1974年,西藏地质一队在藏东开展了1:20万和1:10万路线地质矿产调查,以及1:5万地质简测,同时编制了昌都地区1:50万地质矿产总结;四川省地质局第三区调队于1974年完成1:100万昌都幅区域地质调查。
3、1988~1992年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队开展了1:20万察雅幅和左贡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区域地球物理及遥感解译工作
藏东地区目前仅有原地质矿产部组织实施的1:100万航磁及重力测量。
1994年西南“三江”地区遥感成果编图解译组对藏东“三江”地区进行了1:100万遥感成果解释,编辑了《西南三江地区遥感成果解译报告》及相应的图件。共划分了成矿远景预测区54个,重点找矿普查区8个。
(三)区域化探工作
1988~1991年云南省地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