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南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实践类课程教学资助试点项目申请表-杨阳老师-2教程
项目类别
登记号项目编号
西南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实践类课程教学资助试点项目申请表
课 程 名 称:中外政治制度前沿问题研究
课程负责人: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箱: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年 月 日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项 目 说 明
一、项目内容及意义
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紧密融合,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加强实践类课程建设,多渠道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同时,鼓励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课程基地,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拟解决目前课程体系侧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构建,忽视理论应用性和实践性,结构过于“学科化”,课程偏重理论讲授,实践平台欠缺,培养的研究生缺乏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现实问题。
二、申报方式
本项目由相关课程负责人牵头自主申报。
三、基本要求
1.申请的实践类课程应属于已列为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程,不含一级学科平台课。
2.本项目每门课程资助0.5-2万元,经费不足部分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经费补助或配套。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充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制定详细周密的保障措施。所在培养单位应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以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完成。
4.教学实践完成后,应及时提交教学总结(含教学效果评价),报所在培养单位和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
5.本表栏目中需要加行或加页的,可自行添加,同时请保持每页内容和表格的完整。
一、申报课程及课程负责人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外政治制度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编号课程级别学术型博士生课程□ 学术型硕士生课程□课程涉及一级学科
代码及名称课程涉及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课程跨学院情况开课学期学时/学分 平均选课人数课程负责人简况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教授本门课程时间(年)职务职称学位学科
专长联系电话办:
手机:E-mail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主讲的课程教学(课程名称、类别、性质、学时、选课研究生人数等)、实践教学(含指导研究生)、承担的教改研究课题、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获得的奖励情况:
注:学科按《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学位[2011]11号)填写。
二、教学团队简况
人
员
构
成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职 称学 位担任本门课程教学情况所在单位三、课程简介及优势和特色(本栏可加页)
1.本课程简介(建设历程与发展情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学时分配、使用的教材和其它参考资料、教学环境与条件、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
(1)建设历程与发展
《中外政治制度前沿问题研究》属于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以政治制度研究为内容,着重分析当代中西方国家代议制度、行政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各类政治制度的共性和个性。自课程开设以来,经过课程组教师们的不懈努力,逐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了从课程教材到实验指导,从课堂讲授到课后答疑辅导,从课件资源到相关教学资料都随着课程的不断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目前,本课程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授课大纲、课件资料完整,以及相对固定的授课教师团队。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知识目标,即通过课程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开拓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中外政治制度前沿问题研究》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政治制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具体特点和运行机制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有一个科学评价,从而对我国具体政治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内容、基本环节形成理性和科学的认识。
另一方面是能力目标,即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认识能力和实际业务能力。在《中外政治制度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系统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教学,学会鉴别和吸收治理和管理经验,从而锻炼和提升其理论应用能力、实际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学时分配
《中外政治制度前沿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