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学基础综述

水文地质学基础;参考教材;目录;*;*;;我国耕地与农村用水 ;;地下水开采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上海地面沉降;苏锡常40水位埋深等值线和200mm地面沉降等值线;第一章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影响地下水的因素;;*;;水文循环的分类 循环时空尺度不同: 大循环(海-陆) 小循环(海-海,陆-陆) 现代水文学:循环路径不同: 全球水文循环 流域水文循环 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第二节 影响地下水的因素;一、气象(气候)因素;二、水文因素;三、地质因素;四、人为因素;第二章 地下水的赋存;赋存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岩土的空隙: 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第一节 岩土的空隙;二、裂隙;;三、溶穴(隙);第二节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一、气态水;二、结合水; -密度大于1,平均2g/cm3左右; -不受重力影响; -不能流动。只有在温度105~110℃时才以气态的形式脱离颗粒表面而移动; -溶解盐类能力弱; - -80 ℃时仍不结冰; -有较大的粘滞性、弹性和抗剪强度; -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无导电性。 ;(2)弱结合水的特点;三、重力水;四、毛细水;毛细水类型 ;五、固态水;第三节 岩石的水理性质;第四节 含水层与隔水层;定义中的模糊概念—“相当水量,微不足道,较大水力梯度‘等 严格的“是与非”的逻辑思维,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和模糊的概念相对性的意义: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划分的相对性——相当水量 满足需要就可以了。如在某处一口井出水量80m3/d,作为1万人的供水,非含水层;作为饮料厂、装瓶生产则为含水层。又如一个小泉水流量0.11/s≈8.6m3/d 从理论意义来看——微不足道 微不足道,有时空尺度的制约。 如华北平原早期地下水开采就是典型的例子,深层水与浅层水的开采有一粘土隔水层;开采深层,水量大,水位降低快,浅层水向深层“越流”--粘土层成为“透水层”。 现在进行水文地质计算、模拟时,不再简单二分了,而是用模糊学的研究方法,给个隶属度1,0之间,可以为 0.8,0.7,… 0.3,表示“透水性”? ;①;;*;*;第三章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第一节 地下水的分类; 图 6-1 地下水埋藏示意图 1-承压水位; 2-潜水位; 3-隔水层; 4-含水层; A-承压水井;B-自流水井;C-潜水井;第二节 包气带地下水;二、上层滞水;第三节 潜水; 潜水面 (water table) :潜水表面是一个自由的水面。 潜水位 (water level ) :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程。 潜水含水层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 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潜水含水层厚度与潜水埋藏深度随潜水面的升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潜水的埋藏条件和特征;*;二、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二)、潜水面的表示方法和意义;第四节 承压水;*;3、承压水的埋藏条件;2、承压斜地(自流斜地);1、潜水水位线图可以解决的问题;*;2、承压等水压线图;*;*;第四章 地下水的运动;第一节 渗流的基本概念;渗流场(flow field):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渗流场是地下水运动的空间; 渗流场由固体颗粒骨架和岩石空隙两部分组成,渗流只发生在岩石空隙中; 无论是固体颗粒骨架,还是岩石空隙空间,在微观上讲都不是连续的。 ;地下水的运动形态 按水流流态分为: 层流:在岩层空隙中渗流时,水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称为层流运动。如砂、裂隙不很宽大的基岩中水的流动。 紊流:在岩层空隙中渗流时,水质点作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称为紊流运动。如大的溶穴、宽大裂隙中水的流动。 作紊流运动时,水流所受阻力比层流状态大,消耗的能量较多。 按地下水运动要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为: 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时,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称为稳定流。 非稳定流:水质点的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改变的水流运动。 ;第二节 达西定律;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下列关系式: Q = Kωh/L = KωI (达西公式) 式中:Q—渗透流量(出口处流量,通过砂柱各断面的流量; ω—过水断面(在实验中相当于砂柱横断面积); h—水头损失(h=H1-H2,即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差); L—渗透途径(上下游过水断面的距离); I—水力梯度(相当于h/L,即水头差除以渗透途径); k—渗透系数。 ;2、渗透流速( );由水力学可知,通过某一断面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