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oc
PAGE 5
专题三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单元高考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本单元知识结构:
春秋时期的思想
(老子与孔子)
战国百家争鸣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儒家
(孟荀)
蔚然大宗
墨家
(墨子)
阴阳家
(邹子)
西汉独尊
(董仲舒与汉武帝)
宋明集成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道教
佛教
明清新发展
(明末李贽明末清初黄顾王)
君主专制强化
封建制度衰落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分封制崩溃
诸侯争霸
士阶层的崛起
封建制确立
“大一统”
专制集权初步发展
专制集权的加强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经济背景
政治背景
铁犁牛耕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男耕女织
小农经济
封建经济
发展繁荣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先秦时期
(一)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1、孔子 (思想的核心:仁)
1)政治主张:提出仁、民本等思想;主张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教育文化:私学的创办者,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局面。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整理《春秋》《诗》《书》《礼》《乐》《易》并称“六经”。
2、老子 (思想的核心:道)
1)政治主张:提出“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2)哲学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是不停运动和依存转化的。1.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
A.以人为本的思想 B.无为的思想
C.以理服人的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
2.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3.右图是戴帝王冠的孔子像,这说明
A.孔子的地位无比尊崇
B.经考订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
C.孔子曾想谋反称帝称王
D.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条件: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裂割据,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和制约;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的兴起。 “学在民间”,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3、“百家争鸣”的表现:
儒家:孟子和荀子;
道家:庄子(世间万物是相对的);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韩非(依法治国、君主集权)
4.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注意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性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朝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请回答: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
表现: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墨子“兼爱非攻”等。(4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4分,任答两点即可)
5.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在古希腊起源,这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6.“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7.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畜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