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高3期中试题定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原市高3期中试题定稿

太原市2013~201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段测评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上午7∶30——9∶30)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6页答题栏内。 1. 周朝时的“酒礼”,每一次献酒,宾主之间都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周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B.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 C.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 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2.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反映出当时 A.郡县都设置在边疆地区 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C.郡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分封制开始受到冲击 3.《资治通鉴》载:唐朝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奏事,必须谏官、史官随之,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弹百官,服豸冠,对仗读弹文。故大臣不得专君,而小臣不得为谗匿。”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 A.议事公开,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B.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C.贯彻法家治国理念,突出法制建设   D.开始实行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 4.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A.对相权形成了有效制约 B.能够自行决定军国大事 C.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D.有效地削弱了地方权力 5.科举时代流行着“科名以人重,人亦以科名重”的格言。这句格言说明了科举制 A.选拔仍以门第为重导致人才流失 B.养成了知识分子不务实际的学风 C.选拔方式合理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D.助长了追求功名的不良社会风气 6.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7.春秋后期郑国的子驷执政时,“为田洫”(修筑井田的经界)侵犯了贵族的私有土地,被贵族杀掉。接着执政的子产向土地私有者作了妥协,只是把土地私有者及其土地按“伍”编起来管理,即使这样也曾引起反对。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井田制已经瓦解 B.新旧贵族矛盾尖锐 C.土地私有渐成潮流 D.郑国引领时代潮流 8.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的都城设置 A. 更加注重地理位置的险要 B.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 C. 特别重视交通区位优势 D.不再定都于黄河流域 9.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B.实行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发挥市场作用保持物价平稳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10.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集 C.专供皇家的官窑瓷器质量精美 D.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11.清末以来各地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幅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A.崇尚“富而好礼” B.提倡“耕读传家” C.鄙视“货殖功利” D.摒弃“重农抑商” 12.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据材料分析,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3.儒家宣传说:“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C.试图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14.《左传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