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阳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docVIP

建阳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阳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

PAGE  PAGE 7 建阳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 题号一 (27分)二 (12分)三四 (40分)总分 (100分)(一)(9分)(二)(12分)得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劫掠(lüè) 红润(rùn) 嫌恶(è) 更胜一筹(chóu ) B.倔强(qiáng) 峰峦(ruán) 祷告(dǎo) 窸窣作响(sū) C.澄澈(chéng) 狩猎(shòu) 嫩芽(nèn) 随声附和(hé) D. 洗濯(zhuó) 虐杀(nüè) 寒战(zhàn) 海枯石烂(k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喧嚣 寂漠 炫耀 弱肉强食 B.滑稽 骇骨 扰乱 津津有味 C.酝酿 静谧 栖息 莽莽榛榛 D.嘻戏 决别 预兆 夜色苍茫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害处。 C. 他工作能力强,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班长。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B.班会课上,同学们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两岸的灯光倒映在崇阳溪上,真是五彩缤纷,景色怡人啊。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2分) A、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以丛草为林(当作) B、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 C、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靠着) 惟危楼一座(高) D、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友人惭,下车引之(引导) 6.诗歌默写(10分) (1)、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4)、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观书有感》) (5)、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6)、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 综合性学习(3分) (1)、某校阅览室写有一幅标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它的意思提醒读者: (2分) (2)、“腹有诗书气自华”。假如你开个书店,请你自己取一个有创意的书店名(不超过5个字)。 。(1分) 8. 名著阅读填空(4分) (1)、《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二是对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2分) (2)、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选自《伊索寓言》)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HYPER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