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内复叠制冷系统新工质的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CAR264 水冷内复叠制冷系统新工质的研究 杨永安 1,2 杨昭 1 刘圣春 1,2 刘斌 1,2 (1 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2 天津商业大学) 摘 要 本文公开了一种水冷的内复叠制冷循环方式,并就这一循环进行了热力分析,提出了内复叠制冷循环计算中必须遵 循的两个原则。通过系统的能量分析得出了当系统工况发生变化时,系统中高、低沸点工质的参与循环量也发生变化。在对 四种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 R22/R23、R290/R170、R134a/R23、R134a/R170 的循环特性研究比较后,认为 R290/R170 组成的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排气温度低、压缩比小,系统 COP 高,具有良好的大气友好性,是今后二元内复叠制冷循环的首选工 质。 关键词 内复叠 制冷循环 热力分析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 工质对 RESEARCH ON WATER-COOLED AUTOCASCADE REFRIGERATION CYCLE Yang Yonan1,2 Yang Zhao1 Liu Shengchu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water-cooled autocascade refrigeration cycle (WARC) using the binary non-azeotropic refrigerant mixture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condenser and the gas-liquid separator in the old system is replaced by the condensate separator. Keywords auto-cascade refrigeration water-cooled Refrigeration cycl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binary non-azeotropic mixture 1 Introduction 内复叠制冷系统( auto-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采用单台压缩机利用非共沸混合工质 (non-azeotropic mixture)的循环,用以制取-40 以 下的低温,适用于食品冷冻、生物工程、国防科学、 金属加工等领域。内复叠制冷循环具有系统简单、 压缩比低、制造成本低的优点。系统原理图参见图 1。 Compressor Condenser Expansion device Evaporative condenser Evaporator Expansion device 图 1 内复叠制冷循环系统原理图 Walter J. Podbielniak(1936)提出了带气液分离 器(phase separator)的混合工质内复叠制冷循环的 设想[1]。Kennedy, Berkeley 和 Smith(1960)提出了 分凝内复叠循环[2]。Fuderer(1965)改进的系统采 用 R14 和 R12 组成的工质对,得到了-116℃的最低 蒸发温度[3]。Myre(1970)采用 R12、R22、R502 和 R13、R503,冷冻箱内温度达到-68℃[4]。Gaumer ( 1972 )应用多组分制冷剂( multicomponent refrigerant,简称 MCR)的多级分离获得低温,应用 于气体的液化过程,最低蒸发温度可以达到-164℃ [5]。Missimer(1972)为解决 Fuderer 循环中存在的 启动压力高、系统稳定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具有 旁通的内复叠制冷循环,采用 R503 和 R114 组成工 质对,在蒸发温度为-73.5℃时,系统压力由原来的 2.4MPa 降为 1.9MPa,系统降温时间比 Fuderer 循环 减少一倍[6]。Missimer(1973)对单级压缩多级分凝 内复叠制冷循环进行了改进,获得了-40℃到-100℃ 的低温[7]。Cardinne(1978)提出了溶解-分离混合工 质制冷循环[8];Kruse(1985)等对采用 R12/R13、 R22/R13 和 R12/R13B1 的单级压缩一次分离的内复 叠制冷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9];Kiyoshi Sakuma (1986)等对双工质内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改进, 在较宽的制冷温度区间获得更大的冷量[10-11];Pierre (1987)将文丘里管引入到内复叠制冷系统中[12]; Missimer(1997)对内复叠制冷循环工质的选择的重 要性、选择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13];陈光明(2001)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