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pdfVIP

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 赵玉梅 一 (深圳市园林辑学研究所.深圳518003) 摘要:。利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圆斑弯叶毛瓢虫取食湿地松粉蚧以后的繁殖 情况,利用于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捕食效果。 结果表明:圆斑弯叶毛瓢虫取食湿地松粉蚧能充分满足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 威虫羽化30d后,瓢虫试验种群数量将增加67.41倍,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 粉蚧种群数量有明显的控制效果。罩茏内和林间直接散放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分别为0.2650扣0.2973.并且对第二年的湿地松粉蚧种群教量有着持续的 控制作用。 关键词:圆斑弯叶毛瓢虫;温地松粉蚧;生命表 在害虫的防治历史中,利用捕食性瓢虫对介壳虫进行控制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美国 自1888年利用引进澳洲瓢虫(Rodo///aeardamal/s)防治柑橘吹绵蚧(1ceryapurchasi)获 食量大。易在室内进行大量人工繁殖,在北美、南美、拉丁美洲、欧洲、非洲、亚洲等地 被广泛地引进利用,在对多种粉蚧防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 汤才等”““(1996)用散放孟氏隐唇瓢虫的方法来控制湿地松粉蚧,已经取得了初 步的成功。在林间系统调查的过程中,采集到数量较多的圆斑弯叶毛瓢虫,并发现其捕食 粉蚧,而且室内容易饲养,繁殖能力强,。对湿地松粉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J,因此选择 该瓢虫作为控制湿地松粉蚧的一个因子。本文从实验种群生命表”’l”、林间笼罩和直接散 放圆斑弯叶毛瓢虫多方面探讨了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试验地点 试验材料:2000年10月从广州白云山白云松涛采回圆斑弯叶毛瓢虫,在室内用柑橘 粉蚧饲养,柑橘粉蚧在室内用南瓜繁殖,使圆斑弯叶毛瓢虫产卵繁殖,孵化出幼虫待用。 供试湿地松粉蚧采自同一地点,室内孵化出幼虫待用。 试验地点:室内设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实验室;野外设在广州市白云山风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地市重点引导项目和广州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助。 191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外来物种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景区白云松涛景点处,林分为混交林,所种植的松树以加勒比松为主,树木问距3—4m 树龄3—4年,树高2.5—4m,便于调查。 1.2试验方法 t.2.1 圆斑弯叶毛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方法 生命表的起始卵粒来自于室内人工饲养的圆斑弯叶毛瓢虫所产的卵300粒,室内孵 化;从白云山风景区采回松枝进行水培,待瓢虫卵孵化后接人袋状纱笼笼罩的松梢内,每 网接人幼虫10头,网内松梢上有足够的湿地松粉蚧,能够让其完成发育,待取食完后进 行换梢,每隔一天观察一次,等蛹羽化后将成虫采回,继续喂以湿地松粉蚧让其产卵交 配,记录死亡、死亡原因和每日卵量。组建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 圆斑弯叶毛瓢虫林间散放和效果检查:散放分为笼罩散放和直接散放两种方式。 笼罩散放:采用50emx100era袋状纱网把有湿地松粉蚧为害的松枝罩住,于5月1 日放人圆斑弯叶毛瓢虫(29,26),每组设置罩笼15个,试验设重复3次,并设两组 为对照。定期观察湿地松粉蚧密度,目的在于观察瓢虫成虫繁殖和成虫及其后代对粉蚧的 捕食效果。 . 直接散放:把试验用成虫和幼虫直接散放在被害湿地松的松梢上,集中散放在林地中 心的两个点处。2001年5月1日共释放成虫298头,释放到林问中心点的两株树上;幼虫 60头,释放到1棵树上,试验地点在白云山白云松涛景点。在林地设置条件基本相同的 林地为对照区,每周调查一次,每次检查虫口密度时各在对照区和试验区抽取30个10em 松梢。目的在于观察林间圆斑弯叶毛瓢虫自然繁殖情况,扩散情况以及对粉蚧的捕食 效果。 1.2.2捕食性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评价 捕食效果公式: ,T。C艮。 。P(%)=等帚x100% J 0bA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