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川与水资源课程
95學年度基礎地球科學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教材研發
教材名稱:河川與水資源課程
配合科目:基礎地球科學、地球與環境
適用對象:高一高二學生
設計者:高雄市立瑞祥高中教師兼秘書 莊福泰
教材研究設計理念水是地球上最珍貴的資源之一,水循環的過程經歷水圈、大氣圈和岩石圈,在地球水圈中水是構成海洋最主要的物質,在地球大氣圈中水是天氣變化最重要的因素,在地球岩石圈中水是侵蝕沉積等作用雕塑地形景觀的主要力量,更重要的是水循環控制地球能量的平衡,是地球最重要的系統之ㄧ,近代地球科學的教學強調「地球系統科學」的觀點,傳統地球科學教學將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宇宙環境各領域獨立探討,近代地球科學的教學強調「地球系統科學」的觀點,改採整合化的方式,集合科學及非科學界共同努力,以完整了解地球系統的運作及各系統間如??交互作用,甚至探討人類行為如何影響這些系統的平衡與運作(Mayer,Fortner Kumano,2001),因此我們設計以水循環為主體,以「地球系統科學」的觀點發展此一課程。
地球科學是一個和人類生活非常相關的科學,抽離人類的活動會使學習地球科學失去某些意義,近代科學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理念是強調科學和人類生活的相關性,因此強調科學-科技-社會(STS)的整合觀點受到科學教育界的重視,近代已有學者對未來的教育提出建議,認為未來應該將環境的議題融入到課程中,以培養未來公民(Hodson,2003),因此我們在設計此一課程時將科學-科技-社會-環境(STSE)的教育觀點作為一個重要的思考主軸,水資源是重大的社會議題,台灣的社會中常常面臨開發水資源和生態保育之間兩難的抉擇,社會中各種團體在各自的立場上陳述自己的意見,我們常常可以在報章雜誌和電視網路媒體上看到這些辯論,面對這些問題身為社會的一份子都有責任去理解,問題是這些通常離學校的教育很遠,而這些論述卻攸關國家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們認為許多社會的議題應該融入在地球科學的課程中,讓地球科學課程不再只是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的事,尤其近代科學教育特別重視科學的教與學應該直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DeBoer ,2000),所以課程中我們挑選湖山水庫興建的議題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份。
在個人的教學經驗中,地球科學具有的學科特性一直是常被教師忽略的,傳統的課程也很少將地球科學的學科特性融入到課程當中,僅是將之作為一種學科知識來傳達,因此學生僅會背誦地球科學具有哪些特性,卻很少深入去體會,地球科學的學科特性主要包含地球科學的歷史學性質、地球科學的地域性、地球科學以實地觀察為主、地球科學的尺度問題和其系統性以及地球科學和人類生活的相關性等,這份課程希望能將部分地球科學的學科性質融入到課程中,讓學生能領會地球科學的本質和其特性,尤其是對自然的實地觀察個人認為尤其重要,所以課程中安排河川的實地觀察。
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國家教育的重大政策之ㄧ(教育部,1998),但是以科學知識為主體的課程設計一直是國內教學設計和實施的主流,作為教師的我們常常批評現代的學生缺乏批判思考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卻很少反省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作為根本缺乏這方面地設計,面對問題如何思考與判斷進而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在國內的教育是極度貧乏的,這份課程希望透過學習活動讓學生直接面對社會議題,能根據科學的思考與判斷提出自己對議題的想法,最後能提出一套問題的解決方案。
提供學生討論與互動的機會,對於科學課程有幫助,根據社會建構學者的理論,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對話和互動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學生建構對新的知識與經驗的認知結構(Pena-Shaff,J.B. Nicholls,C., 2004),個人贊同此一觀點,科學課程中應該提供學生相當程度的討論與互動的機會,雖然科學教學以探索觀察自然為主,但科學探索和科學辯論不盡然是完全互相否定的(Kuhn,1993),科學概念的辯論或討論有助於釐清許多想法,在辯論過程中腦部快速的運轉有助於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別人提出的問題有助於自己更進一步釐清自己的想法,本課程中設計一場公聽會,讓學生針對特定議題發表意見後進行正反辯論,
對應綱要水資源的分布
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資源的有限性
資源利用與環境
地層下陷
地質災害的預警與減災
人類活動與地球環境的互動
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先備知能本課程適用高一至高二學生,此階段學生具有下列能力:
能用文字或語言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能閱讀一般報章雜誌及科普雜誌
大部分學生已經能進行抽象思考
能獨立管理自己的行為,在適當的設計下可以進行野外教學
具備上網檢索的能力及簡單文書作業和設計
具有水循環概念
了解河川沉積物的特性
了解台灣地區河川的基本特性
了解沉積物和沉積岩的成因
知道人為開發會對自然環境產生衝擊
環境設備1.地球科學專科教室
2.單槍投影機
3.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