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对话关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批评的“对话关系”.doc

PAGE  PAGE 7 文学批评的“对话关系”   当下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当下的文化语境、时代特征,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的。尽管我们说,想找到一个统一的文学批评标准来涵盖与指导一切文学批评,是不现实的,但是,依然可以从当前的文学批评状况中,发现与提炼一个重要的批评尺度,即批评要与评骘对象/文本间、与文本作者间,与批评者自身心灵之间,建立起一种坦诚的、富有深度和良知的“对话关系”。   从当下文化语境的文学批评现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对话关系”的相对缺失,使批评不能达到一种更为自觉、健康,也更具规模与广泛的层面。目前,最为常见也往往令人觉得“声音”比较突出的批评言说方式,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大声的附和。这是由人情化和商业化带来的批评直接交易化兑现的。这种批评很难表达出应有的真知灼见,一叶障目、夸大其词,为作品遮蔽本身的缺点,也使真正具有光彩的作品难以赢得受众真正的尊重。一种,是不负责任的棒喝。由大众传媒制造的“酷评”、娱乐化“时评”,往往先声夺人。这种批评具有反应迅速的特征,但它们往往严重缺乏学术的良知,缺乏学理性、专业化评说的视角,是以“作秀”的姿态或戏谑的态度对待作品与作者。常常以“板砖”或尖刻搞笑的话语,拆解文本的内涵,使作品或作者本来的缺憾与本有的优长,皆成为未经深层体验与咀嚼即被草草爬罗剔抉、胡乱置喙的“材料”。一种,是众声的喧哗。由于大众传媒过度地曝光,负面的或花边式“读解”,使文本或文本的作者无法得到正常的学术评价。一些健康正常的学术论争也会被媒体“放大”或“炒热”为某个“事件”。众多评说者,特别是在大众媒介的层面上,更热衷于在喧嚣中制造热闹而肤浅的“场”。由事件化到娱乐化,由学术价值最终降格为娱乐价值,真正清醒的、理性的、知性的、健康的批评话语,往往被淹没与解构,在起点与本源意义上,真正具有文学评说价值的问题与思考,反被付之阙如。严肃性的创新发现在这样的“秀场”空间之中,往往难以准确寻找到话语表达的切入点,而更多的受众则乐于“耽溺”于话语的狂欢之中,从中得到的,往往不是作品本身审美的愉悦与被透彻点评而带来的憬悟感慨,而是以看客心态或“参与者”身份,在嬉弄与杂耍中得到的某种宣泄与快慰。   应该说,以上三种批评的方式,都没有建立起与作品、作者,以及与评说者自身深层的心灵“对话关系”;都没有构成坦诚交流、意会神交式的“对话关系”;更不可能是心平气和、促膝谈心式的“对话关系”。文学批评效果显然是分层次和分境界的,当下文学批评要想建构新的批评秩序,建立起权威度、美誉度,拓展其传播影响力度,能够对创作者起到鼓舞和鞭策作用;对受众起到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整体上能够相对准确而饱满地传达思想内涵、价值判断和社会信息,那么,建构一种开诚布公、富有良知与责任感的深层次的“对话关系”,就是必需的。这种“对话”不是杂声纷纷、过耳空空;诺诺唳唳、热闹一时;不是泡沫化的空泛的,而应是具有思想穿透力的诤友良言,这当然也包括了质疑与批评,但不是哗众取宠式的,而是良言苦口式的。并不客观的谮言詈骂、攻讦谵妄,是无法替代沁入心田、产生心灵沟通的肺腑之言的。月旦臧否,真诚“对话”,最终指向的应是建构文化的坐标,树立文化的品牌,展现文化的积淀,闪耀时代的光彩,传递时代的心声。   构建这样健康的富于建设性的文学批评的“对话关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是对“对话”的渴求。批评者面对文本的失语与冷漠,特别是专业批评在场的缺失,是批评者的失职。面对文本能够有作出及时反应的渴求;对作者有创作初衷与创作体验的探求――这是批评者应有的自觉与敏锐。当下文学批评常常因专业批评的沉默与滞缓,造成批评空间与批评话语旁落于反应迅速的网络、娱乐性杂志、报纸等大众媒介,使得具有知性和审美价值的文学批评不能及时为受众所接触了解,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引导作用。实际上,文本和作者是期待并在意真实、坦诚、富有深度、视角独特的批评的,就好比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有着高山流水的知音期待,这是一种默契的“对话关系”,是建立在心灵的体悟之上的,是双方真诚的对话渴求,使艺术的交流臻致于会心与意境。   其次,是“对话”的策略。对话是以沟通为目的的。沟通需要敞开心扉,在一定的、相当的文化背景、文化身份与文化积淀中,才能展开平等深入的对话。现在许多文学批评肤浅、难以切中要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批评者以浮躁匆忙的心态,以泛泛的感觉式经验式的浅层阅读浏览,即发表一些寡淡的、人云亦云的评论,这当然不是一种深度的与文本的交流对话,也自然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打动受众、憬悟作者。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作为品识鉴赏者,应以一种沉潜的心态和在富有厚度与积累的深度阅读基础上,去真正理解作品、作者,才有可能过滤思想,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