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楹联中彰显的荣辱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楹联中彰显的荣辱观.doc

PAGE  PAGE 5 楹联中彰显的荣辱观   自从楹联成为一种习俗以来,历代学者和民间常常用它作为传播道德思想的载体,其中包括一定的荣辱观。   在江苏省江宁县钟山书院,清道光举人、经学家陈澧题写了一副楹联:“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博学于文”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制来约束自己,就不至于离经叛道了。下联说明做人处世贵在加强自身修养。“行已有耻”出自《论语?子路》。“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思是,孔子说,立身行事有羞耻之心,方能奔走四方而不辱君命,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志士。古代圣贤认为,人要有羞耻之心。人为什么要有羞耻之心呢?朱熹认为原因有:一是“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思是人有羞耻心,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二是“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意思是人有了羞耻心,就会严于自律,有错必改;三是“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意思是有了羞耻心则可以进取向善逐渐成为高尚的人,没有羞耻心则会道德沦丧与禽兽无异。有耻的反面是无耻。孟子认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人不能不知道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正是无耻。宋朝哲学家陆九渊曾写过一篇题目为《人不可以无耻》的文章,文中说:“不善之不可为,非有所甚难知也,人亦未必不知,而至于甘为不善而不之改者,是无耻也。夫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好的事(即坏事)不能做,这并不是什么很难懂的道理,人也未必不知道,但是到了心甘情愿干坏事而不改过的地步,这就是无耻。对于人来说没有比无耻更大的毛病了,人要是无耻,还凭什么叫做人呢?文中接着列举种种劣端说明什么是无耻:说话反复无常无信用,干事不走正道、违法乱纪,种种劣端已完全暴露却反而更加胡作非为,一点没有惭愧负疚之感。这副对联的用意是告诫人们要有羞耻心,一个人要是没有羞耻心,就失去了自我约束能力,就会干坏事,从而对社会造成危害。   荣辱教化思想在楹联内容中时时有所体现。有人写了这样一副楹联:“廉耻自守则常足;道德是乐乃无忧”。廉耻,廉洁知耻。《荀子?修身》:“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自守,以法度自持。《汉书?孔光传》:“光退闾里,杜门自守。”《法言?修身》:“君子自守。”常足,是老子提倡的一种道德品质,指自知满足安于所得,不为它求。《老子》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们不要无限制地追逐功名、地位、财富,否则必将招致灾祸和耻辱。老子把贪婪和“不知足”看成是最大的祸害;把知足作为免遭困辱的良方。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去久。”(《老子》第四十四章)老子认为,事物总有两重性,其一方发展到了极点,就要走向反面,因此,避免不幸,最好不要走极端,要“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第二十九章),适可而止,这样生命就可以长久了。老子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老子的这种思想,批判了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徒。全联意为一个人要做到廉洁自律,守住道德的底线,知足常乐,知耻趋荣,就不会忧心忡忡惶恐不安了。   刻在河南内乡县旧县衙大门上的一副楹联则反映了古代正直官吏的荣辱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的饭,穿百姓的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现在的老百姓,包括领导干部,对这幅楹联多有称赞,认为写得好,不仅符合楹联艺术的基本规范,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深刻的内涵和精辟的哲理、丰富的内容。上联首先提示和教育为官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做“官”的问题,不要把官位看得太重。一旦当了官,不要马上就觉得可以光宗耀祖了,甚至目中无人、高傲自大,瞧不起老百姓;一旦下台了,不再当官了,也不要感到是什么奇耻大辱,灰心丧气,好像难于见人。官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当官者要能上能下。上联后两句是说不要觉得当官的无用,既然在这个地方当上了官,就要时时提醒自己,虽说是有上有下的时候,没啥了不起,但在一个地方没有这样一个官是不行的,为官者不能放弃领导的责任。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官员,老百姓也不会欢迎。“地方全靠一官”,这个“全”字似有“英雄创造历史”之嫌,但是官员毕竟管理着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方治乱兴衰,而且老百姓需要有带头人,所以地方官又是重要的。把“地方全靠一官”改为“地方要有一官”,就可以避免上述不足了。下联直白地说,当官者应当为百姓服务和办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