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秀-海联讯财务造假分析
指导教师:杨茁;目录:
一:研究目的
二:案例背景
三:动因分析
四:舞弊手段分析
五:结论及建议;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的方式走上了上市融资之路,但在部分企业自控能力薄弱和诚信欠缺,保荐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未尽职操作及市场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的共同作用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给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利益造成损害。
; 本文通过剖析海联讯造假的原因,虚增利润的手段,以及恶劣影响,以便提出相应的策略,寄望资本市场能够更好的发展。
;二、案例背景;
随后海联讯“自曝家丑”,公告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承认存在调节利润及虚假冲减应收账款等行为,2010年和2011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1.13亿元和1.33亿元,上市当年虚增净利润2 278.88万元,为实际净利润的57.05%。2014年4月30日,海联讯又对2010-2012年财务数据做了进一步调整:调减2010年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375万元、净利润359万元;调减2011年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2 204万元、净利润2 078万元;调减2012年净利润340万元。
;三、动因分析(基于舞弊三角形理论的分析);(二)海联讯造假的机会因素
1.内部治理机会因素
(1)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2)独立董事监督作用有限。
2.外部因素
(1)外部审计因素。
(2)保荐人与主承销商因素。
(三)借口;四、造假手段分析;五、结论及建议;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