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加热炉计算讲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万吨加热炉计算讲述

10万吨/年处理量加热炉 一.基础数据 1.原料油性质:煤焦油,处理量 12500 kg/h 2.入炉温度190 ℃ 出炉温度 360 ℃ 出炉压力 0.4MPa 气化分数 0.75 3.过剩空气系数 1.15 4.比重 0.925 5.黏度80℃ 11.16 cp 13.38 cSt 二、总热负荷计算 1、加热炉总热负荷计算 计算公式:=WF[eIV+(1-e)IL-Il]+Wg(Ig2-Ig1)+ (116页,公式2-1) 式中:——加热炉计算总热负荷,千卡/时 WF——油料流量,公斤/时 Wg——过热蒸汽量,公斤/时 e ——气化率,% IL——炉出口温度下油料液相热焓,千卡/公斤 IV——炉出口温度下油料气相热焓,千卡/公斤 Il——炉进口温度下油料液相热焓,千卡/公斤 Ig2——过热蒸汽进口时热焓,千卡/公斤 Ig1——过热蒸汽出口时热焓,千卡/公斤 ——其他热负荷,如注水汽化热等。千卡/时 热负荷Hysys 173.8×104 Kcal/h 设计热负荷 =1.15=1.15×173.8×104=200×104 Kcal/h 注:所有焓值均在《石油炼制工程》120页查得。 燃料的燃烧过程 1、燃料的低发热为8854 Kcal/m3, 理论空气量为 L0=95.88%×9.52+3.36%×16.66+0.34%×23.8+0.05%×30.94+0.05%×30.94+0.02%×38.08=9.807标空气/标瓦斯 2、炉效率 加热炉热效率计算公式: (119页,公式2-2) 式中:η——热效率,% ——辐射段和对流段热损失,% ——烟气带走的热量,% 在计算时,假设离开对流段的烟气温度较对流段入口温度高150℃,则烟气温度=190+150=340℃。 圆筒炉辐射段热损失2%,对流段热损失1%,即=3% 烟气带走热量,查图2-2(120页)得=17% 算出 =(1-3%-17%)×100%=80% 3、燃料用量 (119页,公式2-3) B——燃料用量,公斤/时 ——燃料的低发热值,千卡/公斤燃料 代入数值得:B=282.4 m3/h 4、烟气流量 (119页,公式2-4) =(1.15×9.807 +1+0)×282.4 =3467 m3/h 空气=1.293㎏/m3,燃料=0.578×1.293=0.747㎏/m3 烟气=1.246㎏/m3 辐射段计算 根据需要,加热炉对流段采用光管, 所以=80%×=80%×200×104=160×104 Kcal/h 1、辐射段管壁平均温度 (121页,公式2-5) ==232℃ 所以=341℃ 2、辐射管表面热强度 查表2-3(121页)=35 KW/ m2=30000 Kcal/m2·h 3、辐射管加热表面积 =53.34 m2 (122页,公式2-8) 4、管径 GF取1300 kg/㎡·s,管程N=1. =0.0583 m =58.5㎜ (122页,公式2-9) 选择规格:1Cr5Mo合金管φ76×9mm 的管。 5、管心距 根据表2-5(123页),选管心距 S = 152 mm = 0.152 m。 6、辐射段炉体尺寸 (1)、高径比(辐射撸管高L与节圆直径D′之比) 根据表2-6(123页)选用=1.7~2.5 (2)、辐射管长度L,炉膛高度H 用公式(2-10)估算节圆直径D′ AR×=πD′L 得=10.82 设L=4.5m,得D′=2.4 m L/D′=1.875 在1.7~2.5之间,符合要求。 由于炉膛高度H与炉管长度的关系需参照炉体结构设计而定,即L+上下弯头高+上部间隙0.3米≤H≤L+1米,故设定H=5.2 m。 7、炉管根数 n===49.7根,取n=54根(124页,公式2-11) 8、炉膛直径 有下式算出节圆直径,当n=54时,查表2-7(124页),取弦长=0.058144 D′===2.614 m 炉膛直径D= D′+3d=2.614+3×0.076 =2.842 m 9、对流段长和对流管有效长度 对流段长度 对流段长度:Lk=D′-(0.4~0.6) 公式2-14(125页) Lk=2.842-0.4=2.214 m=2214㎜ Lo=Lk-2(0.2+h1+h2) h1=103㎜,设h2=110㎜,则Lo=1.388 m,取Lo=1.4 m 10、对流段宽 对流段选用Φ76×12光管,管心距S=130㎜,每排8根。 =(8+0.5)×130=1105㎜=1.11 m (公式2-16a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