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3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6.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3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6

PAGE  PAGE 4 高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六) 解读2006年语文科《考试说明》(考纲)的变化 2006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作了局部调整。为了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调整中透射出来的信息,现对其主要变动点逐一解读如下: 一、“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列入考试范围 关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面已有专题介绍,这里只作补充说明。 1.考查的角度 考查的是“正确使用”,不考名词术语,更不考对某种标点符号用法的解释,所以不要孤立地背条文,背用法,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使用”上,要改变平常使用标点符号漫不经心、随意用笔一戳的不良习惯。 2.考查的方式 可以是放在第I卷第一部分,用选择题考,让考生辨别使用的正误,如该“专题”举例说明的那种。也可以放在第II卷的语言表达部分,用改错的方式来考。如1996年全国卷第31题: 下面是从一则乱办学的招生广告中摘录出来的话,除内容方面的问题外,在标点、语法、句意表述上也有不少毛病。读后完成(1)(2)两题。 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 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 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 ①             ②           ③ 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导了我校。 我校饮                ④           ⑤ 誉东南亚, 除了越南、柬埔寨,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 ⑥ ⑦         ⑧ (1)有毛病的四处是(只填序号) (2)选三处改正 a.(只填序号) ,改为 b.(只填序号) ,改为 c.(只填序号) ,改为 有毛病的是②③⑤⑧。②处在“办起”和“三所”中间应加“的”;⑤把“新闻界”改为“新闻单位”;⑧处“某些”改为“其他”、“别的”等词语。这三处属于“语法、句意表述上”的毛病,而③处则是标点使用错误。“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是并列短语作“有”的宾语,它们中的两个逗号改为句号。 这样看来,试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技巧性。考标点符号的使用,其本质是考查对句意句子结构和语气的理解,考查语句的切分能力。 3.复习建议 高中语文第三册“附录”中有《标点符号使用法》(P170—194)。可以它为准,先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选用1994到1998年这五年中的高考试题作练习,通过练习,了解这类试题的考查角度、重点和设题的技巧,再适当做一点练习就可以了。 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何谓熟语 熟语是指“词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 变其组织”。(《辞海》)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说:“所谓‘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话马医等,它比成语使用范围广。”参照权威性工具书和《现代汉语》(黄伯荣等主编),熟语大致包括以下五类: (1)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如朝秦暮楚、言简意赅、光怪陆离、不可理喻。 (2)谚语: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意蕴深广的固定短语。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家不和,被邻欺,家和万事兴。 (3)格言:广为应用的富有劝戒、启发、教育作用的短语。如有志者,事竟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惯用语:是一种定型化。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如踢皮球、碰钉子、敲竹杠、泼冷水、冷处理。 (5)歇后语:是广大群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它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用事物构成生动形象的譬喻,后一部分符前一部分加以判断,推理或解释。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点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钢针对大梁——各有各有场。 此外,还有俗语。如:“鸡蛋里寻骨头”。 由此可见,将“成语”改为“熟语”,扩大了考查词语的范围,更有指导中学生向生活学语言、学习人民群众口头语言精华的良好导向。 2.精彩回放 “熟语”高考试卷中已有涉及,如“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望而不可即”“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等,已在高考试卷中出现,只是放在辨别字形的试题里而己。不过,正面考熟语的试题也有过,如1992“三南”试卷第8题: 把下列句子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答案写在括号内)。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排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吹毛求疵) ②“豪强”和“管家”,历来一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