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农大--产业经济学】第九章 产业.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农大--产业经济学】第九章 产业

第九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空间布局的一种重要现象,其表现是:为相同或相似的产业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在某一区域的高度集中,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第一节 产业布局;;1、原材料、市场、运输 2、劳动力 3、外部规模经济性 4、资本 5、政府 有些因素很难度量;在分析单个因素时需要联系其他因素共同评价。;二、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杜能分析“孤立国”内,如何分布农业才能从一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他认为,利润π是农产品价格(P)、农业生产成本(C)和农产品运往市场(T)的函数,他式计算出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分界线,并将孤立国划分成6个围绕城市中心呈向心环带的农业圈层,每一圈都有特定的农作制度。;;图11-1 杜能圈模式图;  农业圈层是:(1)自由农作圈(提供鲜菜、牛奶等);(2)林业圈(提供薪炭);(3)轮作农业圈(主要提供谷物,谷物与饲料作物轮作);(4)谷草轮作圈(提供谷物为主、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是圈层中面积最大的一个);(5)三圃式轮作圈(提供畜产品为主,1/3土地种燕麦,1/3种稞麦,1/3土地休闲);(6)畜牧圈(大量土地牧放或种植牧草)。;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三个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力区位法则、集聚法则;;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贸易边界区位理论——费特   费特认为,任何工业企业或贸易中心,其竞争力都取决于销售量,取决于消费者数量与市场区域的大小。但最根本的是,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这两种费用的高低与市场区域大小呈反比。费特假定有A、B两个生产地,利用等费线方法,可以得出两产地贸易范围。;2.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3.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   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 厂商的定位原则需要考虑需求界限(满足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需求界限)、市场范围(市场大小的地理限制)。;  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   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 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  第一种,在各种市场区的集结点,随着总需求的滚动增大,逐步成长为一个大城市,而且所有市场网又都交织在大城市周围。;  第二种,大城市形成后,交通线将发挥重要作用。距离交通线近的扇面条件有利,距离交通线远的扇面不利,工商业配置大为减少,这就形成了近郊经济密度的稠密区和稀疏区,从而构成一个广阔的地域范围内经济景观。;  (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   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   1.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又经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和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进一步发展完善。 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当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 。他是16所世界知名学府的名誉学位获得者,曾先后赴20多所大学讲学,是美国国家科学等学术团体的会员,曾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社会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杰出研究员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