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O.1专题一等值线讲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日期 2015.3.6
PAGE
PAGE 12
专题1 等值线
【复习策略指导】
等值线是地理数值相等的各点在地图上的连线。等值线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中学地理中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三种最为重要。
在复习中应特别重视:①注意等高线的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和延伸方向,这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②在复习等压线图时,注意与大气运动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理解气压与大气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其对天气状况的影响。③等值线类型繁多,新颖的等值线层出不穷,遇到此类等值线,只需要按照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和延伸方向)进行判读即可。④在判读新颖等值线图时,注意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影响等值线的因子及等值线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预习学案☆自主梳理归纳
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海拔高度
主干知识脉络
地形图
基本地形的判断:山顶、盆地、陡崖、山谷、山脊、鞍部
气温:海拔、阴阳坡、迎背风坡
综合判读
及应用
垂直地带性的分异
地形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降水:迎、背风坡(雪线);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流速、水能、航运
等高线图
(等深线)
水系特征、河流的侵蚀与堆积
坡向差异:迎、背风坡
农业生产布局的垂直分异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库大坝选址、水电、航运、交通选线、城市选址
通视问题
绘制的一般方法
剖面图的绘制与判断应用
与海岸线平行――>海水对气温起调节作用
与纬线平行(一致)――>太阳辐射递变律
等温线
的走向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与地形
一致
与等高线走向一致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
等温线图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夏季大陆
暖锋经过
暖流经过
地势低
等温线
的弯曲
冬季海洋
寒流经过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地势高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冷锋经过
等温线
的疏密
气温水平颁布的差异的大小
疏:气温差异小(我国夏季)
密:气温差异大(我国冬季)
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场的类型
高压脊和低压槽
脊线和槽线
风力: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和等压距的大小
鞍部
风向和风力
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成
等压线图
气旋左侧为冷锋
低压中心――>气旋――>低压槽
――>气流交汇――>冷暖锋
锋面气旋
气旋右侧为暖锋
【预习检测】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来源:学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3~4题。
3.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4.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5.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题。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课堂案☆
一、等高线地形图专题
1.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