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足部锻炼两要的点
足部锻炼两要点
人们常常去健身房相互比较二头肌、背肌锻炼得怎么样,却很少有人比较脚的锻炼情况。其实,我们的双足也有锻炼方法。
要点1:强化静脉泵
经常走路??人在站立时,脚部的血液要从地面的位置返回到心脏。靠什么力量返回去呢?一靠动脉的压力,二靠平时的运动。在我们的足底有个“泵”,医学上把它叫做静脉泵。行走时,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挤压将血液泵回心脏。所以,老人经常走路,对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非常有益。
安全第一??从安全、简便的锻炼要求来看,走路这种方式也最为符合。老人一般每周走3次,每次行走20分钟比较适宜。
安全标准:用220减去人的年龄。例如一个50岁的人,在走路锻炼时的最大心率是:用220-50=170。如果走路后心率超过170就是危险的。
最佳心率:最大允许心率的60%~70%。老人可在身体状况比较好时用这个指标作为判断标准。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自己的身体情况更为准确。
要点2:增加柔韧性
1.足踩在地上,把足跟抬起来,站5秒钟。然后用足尖着地,再用足背侧着地,坚持5秒钟。这是一组动作,主要是锻炼足部关节的折曲、背伸能力。
2.在地板上放一块毛巾或一块布,用足趾去抓,这样可以锻炼足部肌肉的伸缩能力。还可以用足趾逐一将20个玻璃球夹住,然后放到一个盒里,每天做两次。
3.在四个足趾间隙各放一个直径为1~1.5厘米的圆柱,然后用手指去挤压足趾,再用手指活动足趾。圆柱可以用布或卫生纸制作。
5.把两趾用宽一点的橡皮筋套起来,向外牵拉,也可以用橡皮筋把脚趾整个套起来,然后尽量向外分脚趾。北京同仁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建中
抓住身边的机会锻炼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李可基
运动有益健康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去做的。根据国内的一些调查,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不足1/3,而且其中较多的是青少年和老年人,上班族参加锻炼的比例很低。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常常是人们的理由。其实,锻炼身体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人们常常不经意地把机会放过去了。
从生活中找机会
参加运动其实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难,时间和机会都不应该成为锻炼身体的障碍。我们应该将运动理解为任何消耗体力的活动,上下班途中走上一段路,日常生活工作中爬上几层楼梯都是运动。因为在这些活动中,你的心脏搏动得更快,肌肉收缩得更有力,你还消耗了更多的能量。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能起到锻炼的作用,例如清扫房间、搬动重物、照看孩子、骑自行车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身边有太多的锻炼机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动则有益。
常锻炼者猝死少
当你的心脏在任何超出日常负荷的活动中得到锻炼时,心脏的功能才能得到提高。坚持下去,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才会降低。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脏需要不断锻炼来对抗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袭,也才能延缓甚至阻止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一朝一夕的锻炼不可能保护心脏一生的健康。因此,只有让你的心脏天天得到锻炼,它才有可能“历久弥新、青春常驻”。不常锻炼的人猝死的发生率是经常锻炼者的三倍多。另外,坚持锻炼还会使你发生肌肉关节损伤等意外伤害的机会降低。
对于那些平常几乎很少有体力活动的人,走10分钟路、爬几层楼梯会使他们的心脏承受额外的负荷,这就是锻炼,有助于改善他们心脏的功能。在适度前提下,更快的速度、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次数会使你的心脏得到更多的锻炼,可以使你心脏上的冠状动脉变得更粗。即使某些病变造成管腔狭窄,剩余部分所能通过的血液也会相对较多,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平常少锻炼者的正常血管。
锻炼需要适度量力
适度和量力要因人而异。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跑起来可以很轻松,而70岁的老太太走快了都会气喘吁吁。所以老太太快走和小伙子中速跑步,对他们各自来说锻炼效果可能差不多。适度和量力的另一层意思是预防意外伤害,如果体力负荷超出了你的承受能力,就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甚至诱发急性心脏病。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给心脏足够的体力负荷,使它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控制负荷不要过大,避免它力不能支而“倒”下。
中国的经济发展尽管很快,但是生活条件改善的时间并不长,很多人对年轻时候艰苦的体力劳动还记忆犹新;而年轻人也更容易把体力劳动和低报酬联系在一起。所以还有很多人有一种轻视体力付出的观念。几分钟步行的距离,也愿意开着车招摇往来。但是非常可惜,他们错过了如此方便的锻炼机会。这个机会不仅可以为你的健康添砖加瓦,也对环境保护有所贡献。而往更深层里思考,在社会物质财富条件急速改善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重新审视体力付出的价值?有机会消耗体力应该是健康的、光荣的、高尚的、幸运的、受到推崇的。
养成储蓄健康的好习惯
白岩松
发布日期:2011-01-14 来源:健康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