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墨迹的宁静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青墨迹的宁静人生

PAGE  PAGE 4 丹青墨迹的宁静人生 ——记草根书画家曹有辉 早春二月,对于大西北的人们来说,依然是春寒料峭,满目苍夷。我随几位草根书画艺术家驱车来到了景泰县,不是观光,亦不是旅游,是为了祭奠一位老人,所以一路走来,满车都是沉郁,车上的人或许因为此,或许因为陌生都很少说话。 车走过了广阔辽远的八百里秦川,慢慢进入景泰县内,路像一条带子一样蜿蜒在天地间,路上车很少,人更少……远处,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片一片的白杨林,看到那一片一片笔直、挺拔、伟岸的白杨树使人不觉会想起矛盾的《白杨礼赞》。地很阔,天很低,亦或也会想到“野旷天低树”“古道西风瘦马”的诗词句,我任由思绪乱飞的时候,车慢慢进入了目的地。 土屋、麦场、瘦马,一切都像是电影中的景象;花圈、丧帐,一切都显示着古朴和肃穆,帷帐中间陈放着老人的照片。其实我参加过很多类似的农村的葬礼,但老人的葬礼依然让我感受到了老人的不一样:因为帐外除了祭祀的礼乐之外,还有挥毫泼墨的一些民间艺术家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寄托着对老人的哀思。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自然对丹青墨迹的中华艺术情有独钟,但在这个艺术的殿堂里,我始终都只是徘徊在门口的一个无知的孩童,这使我对这位老人产生了莫名的敬意…… 其实我与老人曾有一面之缘,那还是在朋友孩子的满月酒席上,老人是朋友的父亲,他身材魁梧,纯朴、憨厚、慈祥,谈吐风趣,喜欢书画,后来,从朋友的口中,我了解了更多…… 老人名叫曹有辉,笔名山农,他的一生正如这笔名一样,只是一名喜爱丹青墨迹的“山农”,老人出生在景泰县正古镇石井村的一个木匠家庭,从小家境贫寒,靠父亲微博的收入艰难度日。幼年时期的他酷爱书画,经常自己在家里涂写,父母觉得笔墨纸砚这些书具太浪费钱,实在无力供他涂画,就命令他不许在动笔,但他不听,依然如故。最后母亲气急了,就把他的画笔工具全扔进了做饭的灶膛里,这下可急坏了幼年的曹有辉先生,情急之下的他第一次顶撞了自己的母亲,也因此,母亲叫来了村长和宗族里有威望的老人对他的“大不敬”进行批评教育,还罚他顶着石板在院子里跪了好几个时辰,但这些不但没有压制住他对书画的兴趣,反而让这种兴趣变得更加狂热。 生活的窘迫无法阻止他对书画的热爱,使得他幼年时期就萌生了“出人头地”的想法,他立志一定要在书画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中国古代曾有“发愤著书说”,《诗经》中无名氏在吟唱:“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良”,心之忧,故歌且谣。大意是说愤怒是创作的先声。西方也有这样的名言“愤怒出诗人”。“发愤著书”说明了艺术生命力——真实感的源泉。“愤情”如其本然地揭示着艺术家所容受的现实世界与性命大体的现实关系,真实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作者的价值观生存观;是艺术作品获得“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基础,艺术生命力不朽的源泉。我们不妨说,老人是“发愤书画”,老人“出人头地”的朴素想法,成为了日后老人奋斗的动力。因为当时家境的确十分困难。青年时期的曹有辉是一个勤思善学的人,爱好十分广泛,除书画以外,还拉一手二胡,他成了生产队的“文艺宣传骨干”,白天劳动,晚上潜心钻研字画,自幼爱好传统绘画艺术的他,尽管无力拜高师学习,但执着会让人发挥无限的潜力,除了抽时间从仅有的杂志“人民艺术”中学习绘画书法的理论知识外,他从临摹小人书中的木刻画开始绘画艺术的学习,生产队的样板戏、流传于乡间的秦腔都成了他学习的“教材”,特别是临摹了许多大师的中国画作品以后,很是受益,开启了老人艺术创作的新篇章。 青年时代的曹老,在当地已经是一名颇有名气的“山农”,他不仅会画画写字,还会吹拉弹唱,这在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会耕作的的乡民眼里,虽然非常了不起,但在那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里,乡里人更看重的是“手艺”所带来的实惠,如何养活家里的人并让他们衣食无忧才是最重要的。有人说,“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这话一点都不错,酷爱书画的他为了解决家庭的生计问题,他毅然背起画具,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奔波在乡村古镇,为当地的人们涂画家具和寿材(棺材)。当时在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手艺人,叫做“画匠”,不过这个画匠可不是在纸上画画的,而是在棺材上。这种画都是些吉祥图案二十四孝之类的,匠气很重,民俗味道十足,一般的人是做不了这种活的,在这看似不起眼的“描画中”,却使老人的书画技法越来越纯熟。 经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带着泥土气息从生活的“瓦砾”中坚强成长起来的“草根”书画家曹有辉老人慢慢被人们知晓,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雄健,飘逸隽永;山水画水墨淋漓,气韵生动,墨中见笔,简约有神,远观意境深远,近看秀雅清逸。1993年,曹老的作品参加了白银市群艺馆举办的书画大赛,获入选奖。2003年,他的作品参加甘肃省丝绸之路首届书画大赛联谊会获入选奖。2009年,绘画作品参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