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重点(2012新岳阳终板)
中医外科学
一、知识点
1.学术流派
陈实功“正宗派”《 HYPERLINK /zywaikexue/main1/main02d.htm外科正宗》 王维德“全生派”《外科证治全生集》 高秉钧“心得派”《疡科心得集》
吴尚先《理淪骈文》将辨证论治思想系统纳入外治法,统领外治百法,制剂以膏药为主。
陈司成《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
2.疾病的命名原则(选择)
命名依据疾病举例以部位命名如颈痈、背疽、手发背。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以脏腑命名如肠痈、肺痈。以病因命名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漆疮。以症状命名如红丝疔、麻风、乳头破碎。以形态命名如岩、蛇头疔、鹅掌风。以颜色命名如白癜风、丹毒。以疾病特性命名如烂疔、流注。以范围大小命名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更大的为发。以传染性命名如疫疔。
3.名词解释
(1)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痈:外痈生于体表部位,凡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具有红肿热痛的特征,一般范围在6-9cm者称痈。
(3)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4)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5)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溃破后创面中间凹陷较深,块如岩穴,故称之为岩。
(6)失荣:常见于颈部两侧或耳之前后,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因本病后期患者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枯皮焦,失去荣华者,故称为失荣。
4.外科疾病致病因素(选择)
(1)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2)感受特殊毒邪:虫毒、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疫疠之毒。
(3)外来损伤:跌扑损伤、沸水、寒冷、金刃竹木。
(4)情志内伤(5)饮食不节(6)痰浊瘀血。
5.辨肿的成因
火肿(红、皮光、掀热); 寒肿(肿木硬,皮色苍/紫、肤冷);风肿(急、走、不红微热);瘀肿(色暗到青紫到变黄消退)
湿肿(皮肉重锤胀急,按之烂面不起); 痰肿(软如棉馒,或硬起结核,不红不热);
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放手复原,随喜怒消长); 郁结肿(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动,不红不热);
虚肿(肿势平塌,根盘散漫); 实肿(肿势高起,根盘收束)
6. HYPERLINK /zywaikexue/main3/main02d.htm辨脓操作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7.辨疼痛成因
热痛:皮肤灼热疼痛,遇冷痛减,阳证疮疡; 寒痛:皮肤不红不热,得温则缓,脱疽、寒痹;
风痛:痛无定处,遇风则剧,行痹;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凹陷性水肿,臁疮,股肿;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乳癖; 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按之中软应指,疮疡成脓期
瘀血痛:痛而拒按,固定不移,初起皮色暗褐,继则皮色青紫瘀斑,青蛇毒,脱疽,瘀血流注;
8.皮肤病辨痒
风胜:走串不定,遍体瘙痒,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风骚痒,牛皮癣,白庀,瘾疹;
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急性湿疹,脓疱疮;
热胜:鲜红灼热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热胜作痒,接触性皮炎;
虫淫: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烈,易传染,疥疮,手足癣;
血虚:皮肤增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水,慢性湿疹,牛皮癣,白庀后期。
9.盖疮疡之证,在上部者,具属风温风热;在下部者,具属湿火湿热,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
10.循经用药(填空)
手太阳:黄柏、藁本
足太阳:羌活
手阳明:升麻、石膏、葛根
足阳明:白芷、升麻、石膏
手少阳:柴胡、连翘、地骨皮(上)、青皮(中)、附子(下)
足少阳:柴胡、青皮
手太阴:桂枝、升麻、白芷、葱白
足太阴:升麻、苍术、白芍
手厥阴:柴胡、丹皮
足厥阴: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
手少阴:黄连、细辛 足少阴:独活、知母、细辛
11.七恶(选择)
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阳脱)
12.内科三大法
内治法除了从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外,还要依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按照疾病初期、中期、后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即初期以消散邪毒为主,中期以托毒外出为主,后期以扶正祛邪为主,故确立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原则。
13.代表方
清热解毒方:如五味消毒饮(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
清气分之热方: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山栀)
和营法:桃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专儿科护理研搂资料.doc
- 中兽医学-第09新章--清热药.ppt
- 中兽医学-第十新章清热药.ppt
- 专题外科手术新.ppt
- 中医临床病症6新.doc
- 中医专科《方夹铝学达标要求的100首方剂》.doc
- 中医临床研究新.ppt
- 中医_病机新.ppt
- 不孕与助孕201新1.ppt
- 中医体制分类有码判定标准的建立.doc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