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国中教育会考生物科题目.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4年国中教育会考生物科题目

─  PAGE 1 ─ 自 然 科 104國中教育會考 ─  PAGE 2 ─ 一、單題(1-54題) ( C ) 1. 右圖是生物進行某種生理作用的示意圖,圖中箭頭代表能量或物質在葉片中的進出,此生理作用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呼吸作用 (B)蒸散作用 (C)光合作用 (D)觸發運動 【出處】南一版第一冊第三章第三節 【解析】光合作用是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變成氧氣,故答案是 (C)。 ( D ) 6. 某地區樹林中棲息著一種蛾,依身體顏色可分成深色蛾和淺色蛾,其主要的天敵為鳥類。右圖為某段期間內深色蛾及淺色蛾數量變化的示意圖,圖中灰色部分標記為甲、乙兩時期。若依天擇說解釋甲或乙時期蛾的數量變化,下列何者最合理? (A)在甲時期內鳥類較易發現深色蛾 (B)在甲時期內淺色蛾突變成深色蛾 (C)在乙時期內鳥類的數量逐年下降 (D)在乙時期內環境適合淺色蛾生存 【出處】南一版第二冊第三章第一節 【解析】如附圖灰色部分,甲時期深色蛾增加,淺色蛾減少;乙時期淺色蛾增加,深色蛾減少,(A)甲時期鳥類較易發現淺色蛾,因此淺色蛾減少;(B)淺色蛾突變成深色蛾的機率很低;(C)乙時期深色蛾減少,可知鳥類數量並無減少;(D)乙時期淺色蛾增加,環境對淺色蛾有利,故答案是(D)。 ( B )13. 下列關於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的說明,何者最為合理? (A)自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地球上才開始有   溫室效應 (B)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吸收更多地表輻射,是全球暖化的   主因之一 (C)全球暖化的主因,是人類為了生活所需燃燒燃料時排   放了過多熱量 (D)減緩全球暖化最佳的方式,是以其他化石燃料來取代   總量有限的石油 【出處】南一版第六冊第四章第四節 【解析】(A)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如水氣、二氧化碳等,原是地球上的物質;(C)全球暖化的主因目前尚不清楚;(D)燃燒化石燃料都會產生二氧化碳。 ( A )15. 如右圖所示,甲、乙為一臺複式顯微鏡上兩種不同倍率的物鏡。小閔使用此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他按照使用顯微鏡的標準步驟依序開始操作,有關物鏡的轉換及視野亮度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先用甲再轉換到乙,視野亮度變暗 (B)先用甲再轉換到乙,視野亮度變亮 (C)先用乙再轉換到甲,視野亮度變暗 (D)先用乙再轉換到甲,視野亮度變亮 【出處】南一版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 【解析】如附圖,甲物鏡較短,放大倍率較低,而低倍物鏡視野較亮。觀察細胞須由低倍物鏡甲先觀察,故答案是(A)。 ( A )21. 右圖為某種植物莖部橫切面的構造示意圖。已知「介殼蟲」是以此種植物韌皮部中的汁液為食,若想分析介殼蟲所吸取的成分,則應選擇圖中的哪一部位進行研究最合適? (A)甲  (B)乙  (C)丙  (D)丁 【出處】南一版第一冊第四章第一節 【解析】韌皮部是運送養分的維管束,為圖中的甲,故答案是 (A)。 ( B )22. 當小庭看到驚悚畫面時,兩眼直視但身體刻意保持不動,而小瑋看到驚悚畫面時,則是大聲尖叫且用手遮眼。比較兩人從接受刺激到產生反應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最合理? (A)兩人的反應都是屬於反射作用 (B)兩人的反應都有藉著肌肉來表現 (C)小庭在此過程中的受器是眼睛;小瑋的受器則是手 (D)小庭只有感覺神經參與傳導;小瑋只有運動神經參與   傳導 【出處】南一版第一冊第五章第二節 【解析】(A)此二人看電影皆屬經過大腦的意識動作;(B)動器為身體或手的肌肉;(C)受器皆為眼睛;(D)此二人要完成動作皆須經過感覺及運動神經,故答案是(B)。 ( C )24. 右圖為人體內甲、乙兩種器官各自的動脈及靜脈血液中氧氣含量之示意圖。根據此圖推測,紅血球從獲得氧氣到釋出氧氣的運輸過程中,有關血液流經甲、乙及心臟的途徑,下列何者最合理? (A)甲→心臟→乙 (B)甲→乙→心臟 (C)乙→心臟→甲 (D)乙→甲→心臟 【出處】南一版第一冊第四章第三節 【解析】甲動脈的氧氣濃度高,屬於體循環的動脈,而乙靜脈的氧氣濃度高,屬於肺循環的靜脈,紅血球是從肺循環乙獲得氧氣,回到心臟後,再經體循環甲送至全身細胞釋放,故答案是(C)。 ( C )25. 已知水稻中某種特殊香味的性狀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所控制,包含具此香味和不具此香味兩種特徵。某研究人員將皆不具此香味的水稻甲和乙進行授粉,其子代水稻丙不具有此香味,而子代水稻丁具有此香味。在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根據遺傳法則推測水稻甲、乙、丙及丁的基因型,下列何者無法確定? (A)甲  (B)乙  (C)丙  (D)丁 【出處】南一版第二冊第二章第一節 【解析】不具香味的水稻甲乙授粉,可產生具香味的水稻。可知具香味的水稻丁,為隱性,基因組合是aa,而甲乙是顯性Aa。甲乙生出的丙不具香味水稻,基因組合是AA或Aa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