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七里街传承历史文韵浓.PDF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山七里街传承历史文韵浓

“ 河口明清古街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 县河口古镇的北部, 是河口古镇最重要的中 心街区 , 也是江西保存最完整 、 最长的古 街。 它是中国明清时期以河兴商、 以商兴街 的典型代表。” 在“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官 网上, 专家评审会对高票入选的河口明清古 街作了这样的评价。 这条古街区及其民居、 会馆、 河岸、 古桥、 亭阁等遗存古迹含有大 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向世人展示着作为明清 时期中国东南商贸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 清 《 续文献通考》 载: “ 河口估舶 ( 商 船) 自所聚, 商务勃兴, 人口五万”。 清乾 隆八年 ( 1743 年) 编纂的 《 铅山县志》 载: “ 河口之盛, 由来久矣。 货聚八闽川广, 语 杂两浙淮扬; 舟楫夜泊, 绕岸灯辉; 市井晨 炊 , 沿江雾布 ; 斯镇胜事 , 实铅山巨观 。” 民谣说: “ 买不尽的河口, 装不完的汉口。” 商界则称河口为“ 八省码头”。 作为商贸古 镇 , 明清时期的河口有山陕会馆 、 福建会 馆、 徽州会馆、 徽宁会馆、 浙江会馆、 邵武 会馆、 旌德会馆、 南昌会馆、 建昌会馆、 赣 州会馆、 吉安会馆、 临江会馆、 中州会馆、 瑞州会馆等全国各地设驻的会馆, 民国时期 有徽宁旅河同乡会、 抚州旅河同乡会、 洪都 旅河同乡会、 建武旅河同乡会、 临江旅河同 乡会、 浙江旅河同乡会、 芒砀旅河同乡会、 湖南旅河同乡会、 福建旅河同乡会、 赣南旅 河同乡会等全国各地设驻的同乡会。 至今, 建昌会馆基本完好。 会馆和同乡会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一种 文化现象 , 它折射了那个时代的经济 、 政 治、 文化生活。 会馆是由同乡文人、 商人或 同行业人员组织起来的民间机构。 它同科举 制度和商业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关系的。 最 早的会馆 , 可上溯到汉唐的 “ 郡国公邸 ”。 它当时是供各地同乡官员、 士子进京城居住 的场所。 真正意义上的会馆, 兴起于明初, 鼎盛于清代, 衰退于民国。 它是明清商品经 济急速发展 、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的产 物。 工商业者为了协调业务, “ 立商约, 联 乡谊, 助游燕”, 需要经常集会、 议事、 宴 饮。 于是, 就有了工商会馆之设。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 《 中国史纲要》 指 出: “ 明代中叶, 江南水运发达的城市商业 日趋繁荣, 形成五大手工业区, 即松江的棉 纺织业、 苏杭的丝织业、 芜湖的浆染业、 铅 山的纸茶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 这五大手工 业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商业联系。” 这一时 期, 河口镇业已成为中国纸、 茶贸易中心和 制茶、 造纸中心, 及闽、 浙、 皖、 赣等地百 货集散地。 明代万历年间, 山西和陕西商人 把武夷山和上饶邻近诸省所产之茶, 人挑水 运车载马驮汇集河口, 加工后装船外运。 这 条以河口镇为起点、 纵贯我国南北和欧亚大 陆的茶路逐渐形成。 这是一条堪与唐代丝绸 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路。 山西痴心研究晋商茶 史的李晨光说: “ 晋商开辟的河口茶路, 先 信江篷船水运, 从湖口到达武汉, 溯汉水出 襄樊 , 溯唐白河到河南赊店 。 至此 , 全长 1500 余公里的漫长水路走完。 再由赊店改用 骡马驮运和马车运输, 在豫西大地上迤逦北 行, 直抵黄河南岸的孟津渡口, 转洛阳, 又 经西安、 兰州, 运往西北。” 每年初春, 浙 皖等茶叶代理商纷纷来到河口来迎接晋商, 在这里签定一年的茶叶贸易。 《 中国近代手 工业史资料》 中的 《 茶市杂咏》 记载: “ 清 初茶业均系西客经营 。 由江西河口转运河 南, 远销关外。 西客者, 山西商人也。 每家 资本二、 三十万至百万。 货物往返, 络绎不 绝。 首春客至, 由行东赴河口欢迎, 到地将 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 恣所为不问。” 山 西客商因巨额银钱携带不便, 还在河口设立 了山西票号, 以利商汇。 清隆时期, 河口从 事茶叶加工的人有 3 万之多, 武夷山区各地 的茶、 浙江和安徽的茶, 均经河口加工包装 外销 。 明 《 铅书》 记载 : “ 铅山唯纸利天 下。” 据 《 古今图书集成》 记载, 元代的铅 山纸已名播天下了。 明高濂在 《 遵生八笺》 论及元代纸品 , 称铅山连史纸为 “ 妍妙辉 光, 皆世称也” 的精品 ( 铅山连史为古代中 国品质最好的纸, 被誉为“ 千年寿纸”) 。 宋 应星 《 天工开物》 中, 对铅山纸作了专项的 说明, 给予很高的评价。 明清时期的铅山, 从事做纸的人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四, 仅商 业古镇河口一地开设的纸号就有 100 多家, 全国各地都有专门经营铅山纸的大纸号, 各 地钱庄老板则以与经营铅山纸的纸号有业务 往来为荣。 这时, 铅山因造纸业历史悠久、 工艺领先、 品种齐全而为手工造纸时代全国 产量最大的县。 这一时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