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高辛中毒-潜新在的杀手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 徐昌盛;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WilliamWithering听说,有位农妇能用一种家传的秘方治疗水肿病,效果奇好。他开始系统研究,发现农妇的秘方虽含20多种药物,真正起作用的只有紫花洋地黄一种。他将洋地黄的花、叶、蕊等分别制成粉剂、煎剂、酊剂、丸剂,比较其疗效,结果提示以开花前采得的叶子研成的粉剂效果最好,他用洋地黄共治疗了163名病人,1785年发表专著《关于洋池黄》。
1874年德国药物学家OswalddSchmiedebrg从洋地黄植物中提纯了洋地黄毒甙,并证明是有效的强心成份。
三剑客
地高辛 是从毛花洋地黄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毒K 是从绿毒毛旋花的种子中提取的各种甙的混合物
西地兰 是毛花甙丙的脱乙酰基衍生物;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997年: 2963例,死亡12例
2008年: 2632例,死亡17例
2011年: cardiovascular drugs 死亡 128例
verapamil 32, amlodipine 26, cardiac glycoside 16
diltiazem (extended release) 12, diltiazem 8
Metoprolol 11, atenolol 9 , propanolol 7
1997/2008/2011 annu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ison Control Centers’ 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广西省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1998年10月-2004年2月
20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地高辛0.125 mg/d 81例,0.25 mg/d 113例,6例服o.375 mg/d。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时或临床疑有中毒时测定地高辛浓度
共发现28例(14%)中毒者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3(4):209-210;北京天坛医院
1990年4月-1999年12月
连续完成3915例次CDGX监测
浓度2.4ng/ml的病例数为230例次( 5.9%)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18(5):398-39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
2004年12月-2008年2月
264例患者口服地高辛0.125-0.25mg/日5个半衰期
0.8ng/ml 88例, 无中毒表现
0.8~2.0ng/ml 138例 , 有中毒表现7例
2.0ng/ml 38例, 有中毒表现29例
中毒7+29=36例,占13.6%
山东医药,2011,51(43):58-59;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1):33-34.;患者男,66 岁。吞食蟾蜍胆2个及吃蟾蜍肉、喝蟾蜍汤后,出现头晕、胸闷、呕吐。有哮喘史。PE:T38℃,BP90/60 神清、HR35bpm。血钾7.85,BUN4.98
ECG:P-P间期0.44-0.48,QRS波均为室上性,第2个QRS波群后连续多个P波未下传
抢救无效死亡
六神丸、金蟾丸;2003年8月31日下午6时台山市北陡镇寨门圩容姓兄弟两家煮蟾蜍汤给4名儿童服食
1名11岁女童在进食后10min出现口舌麻痹、头痛、腹痛等症状。随后1名9岁、1名6岁的女童和1名6岁的男童相继出现相同症状
家长立即将儿童送往镇卫生院抢救
经全力抢救无效,4名儿童于相继死亡;生物利用度:片剂为60%–80%,主要经小肠上部吸收
血浆浓度达峰时间2–3h,口服起效时间0.5–2h,最大效应时间为4–6h
消除半衰期:平均为36h
分布:吸收后广泛分布到各组织,肾心胰腺肝骨骼肌脑,部分经胆道吸收入血,形成肝–肠循环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25%
表观分布容积:6–10L/㎏,洋地黄在心脏组织中的浓度约为血液中浓度的30倍
在体内转化代谢很少,主要以原形由肾排除,每日以原形(60%-90%)经肾排出体外,小部分由胆道排泄,约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