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3讲 人类对新海洋的威胁庄文
海洋污染
主讲教师:庄文
1
?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是指人类改变了海
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
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
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
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2
?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
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
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
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加重,使局部海域环
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3
海洋污染的特点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与大气、陆地污染有很多不同,其突出
的特点???
? 一是污染源广,不仅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类
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大
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终都将汇入海洋。
? 二是持续性强,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不可能像大气和
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物转移或消除;一
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
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
,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 三是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污
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 四是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长和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
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大
,造成的危害会影响到各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是
难以彻底清除干净。
4
? 赤潮
? 重金属污染
? 有机物污染
? 塑料垃圾污染
? 原油泄漏
? 核泄漏
? 过度捕捞
5
赤潮
? 喻为“红色幽灵”,“有害藻华”,
“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
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
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 不同原因导致的赤潮会使水体呈现
出不同的颜色,如红色和砖红色、
绿色、黄色、棕色等。
? 而有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
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时却不会
使海水呈现特别的颜色。
6
舟山海域赤潮 长乐海域赤潮
胶州湾中部赤潮 海洋赤潮
7
某些甲藻是形成赤 赤潮生物能分泌大
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 潮的主要生物 量的毒素
利马原甲藻 海洋原甲藻
夜光虫 8
出现
? 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
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
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
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
? 1803年法国人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
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
否可以食用。
? 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白喉疫情应急葱娄置技术方案.doc
- 白喉红臀鹎和靶伦头鹎.pdf
- 白癜风治疗指男孪文献分析.pdf
- 白癜风诊疗指男孪.doc
- 白喉抗毒素注尚落剂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doc
- 白细胞计数与沸轮类.ppt
- 百万公众网络啃录试题及答案3.doc
- 白酒竹叶青 2新.ppt
- 百万公众网络涡率答题1.doc
- 白菜病毒病新.ppt
- DB3301T 0322.4-2020数据资源管理 第4部分:政务数据共享流程.docx
- DB3311T 197─2021 单季稻控肥减害技术规程.docx
- DB3415_T 68-2024黄芩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36∕T 1128.2-2019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2部分:杀菌剂防治百合炭疽病.docx
- DB36 T 629-2018 脐橙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37T 4104-2020日光温室土壤消毒技术规程.docx
- DB33/T 2110.6-2018 实验动物 长爪沙鼠 第6部分:环境及设施.docx
- DB37∕T 2663.6-2020 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第6部分:叶用莴苣.docx
- DB37_T 4047-2020 猪圆环病毒3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docx
- DB3710T 179—2022社区(村居)应急安全宣教体验场所建设指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