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铬轴承钢马贝复合组织淬火新技术.pdfVIP

高碳铬轴承钢马贝复合组织淬火新技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碳铬轴承钢马贝复合组织淬火新技术

墨墨 =兰2鱼 CN41一l148/TH 轴承 2012年4期 Beating 2012.No.4 ●工艺与装备 高碳铬轴承钢马贝复合组织淬火新技术 尤绍军 ,毛玉红 ,姜长英 (1.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中心,辽宁 瓦房店 116300;2.铁道部驻大连车辆验收室,辽宁 大连 116028) 摘要:介绍了马贝复合组织淬火新技术的工艺原理和技术特点,该技术与传统的淬火技术相比,具有淬火组织 与性能可调控、淬火组织与尺寸稳定性高、淬火变形量小、淬火裂纹敏感性低等特点,尤其适合大型轴承零件的 热处理。 关键词:滚动轴承;轴承钢;淬火;回火;马贝复合组织 中图分类号:TH133.33;TG561.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3762(2012)04—0013—03 轴承零件淬火后,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 硬度、强度、韧性和尺寸稳定性,同时要求其淬火 时不开裂、变形量小。轴承零件淬火工艺是保证 轴承零件淬火后满足这些要求的重要因素。轴承 零件淬火新技术、新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轴承热 处理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1 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要求 轴承零件热处理后一般要求淬火组织与硬度 合格、淬火组织与尺寸稳定性高、变形量小、不开裂。 大型轴承零件的热处理技术要求与中小型轴 承零件基本相同,但大型轴承零件一般具有壁厚 大、结构复杂和壁厚差较大的特点,淬火加热和冷 却时,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零件变形和 开裂的倾向性大。为了达到淬火技术要求,大型 轴承零件必须采用具有 良好淬透性的高级高碳铬 轴承钢,如 ZWZ11,ZWZ12,ZWZ13或 ZWZ14钢 收稿 日期:2011—11—10;修回日期 :2011—12—26 基金项 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九七 三)项 目 (2011CB706601) 作者简介:尤绍军(1966一),男 ,河南漯河人,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轴承材料与热处理研究。 E—mail:youshaojun@yeah.neto 等,这些高碳铬轴承钢合金元素含量高、Ms点低, 淬火开裂敏感性低,但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 因此,研究在保证大型轴承零件淬火后达到 淬火硬度和淬火组织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既减 少轴承零件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提高轴承零件 的尺寸稳定性,又使轴承零件不易变形开裂的热 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对制造重大装备用高端大型 轴承具有重大意义。 2 高碳铬轴承钢主要淬火方式 Ms点为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高 碳铬轴承钢Ms约为220 oC),Mf点为奥氏体停止转 变为马氏体的温度(高碳铬轴承钢Mf约为一70℃)。 Ms点和Mf点温度主要由钢种和加热条件确定。 按照淬火冷却方式和淬火后得到的淬火组织 划分,目前常用的高碳铬轴承钢淬火方式主要有 马氏体淬火、下贝氏体淬火和贝马复合淬火。 2.1 马氏体淬火 淬火组织:马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 +少量 残留碳化物。 淬火工艺:加热温度为830—880℃(具体温 度根据钢种和零件尺寸确定);保温时间根据工 件壁厚确定,每 100 mm保温0.6—0.8 h,最少保 温10 min;采用冷却能力足够的淬火介质(主要 控化的要求。此新型组合轴承推广应用后,可使相 应的重型装备的精度、性能和寿命等提高,同时也 为各种重型主机的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GB/T 6391-2003,滚动轴承 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 命[s]. [2] GB/T4662-2003,滚动轴承 额定静载荷[s]. [3] FAG样本.Super Precision Bearings[z].No.ACA1 130/4 EA,2002. (编辑:李超强) 学兔兔 《轴承)2012.No.4 是淬火油或盐浴)并进行适当的搅拌,确保工件以 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冷到 Ms点以下一定温 度。 马氏体淬火工艺曲线如图 1所示。 \ 赠 时I司/min 图 1 马氏体淬火工艺曲线 2.2 下贝氏体淬火 淬火组织:下贝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 +少 量残留碳化物。 淬火工艺:加热温度为 830—880 cI=(具体温 度根据钢种和零件尺寸确定);保温时间根据工件 壁厚确定,每 100 mm保温 0.6—0.8 h,最少保温 10 min;采用冷却能力足够的淬火介质(主要是淬 火油或盐浴)并进行适当的搅拌,确保工件以大于 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冷至下贝氏体转变温度区, 并等温足够的时间(约 4 h)。 下贝氏体淬火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 \ 越 赠 ℃1 ℃) 时间/min 图2 -1r贝氏体淬火工艺曲线 2.3 贝马复合淬火 淬火组织:下贝氏体 +马氏体 +少量残余奥 氏体 +少量残留碳化物。 淬火工艺:加热温度 83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