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集团富兴杯煤质检验技能竞赛理论考核A卷.doc

浙能集团富兴杯煤质检验技能竞赛理论考核A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能集团富兴杯煤质检验技能竞赛理论考核A卷.doc

第  PAGE 6 页 共 6页 第  PAGE 7 页 共  NUMPAGES 7 页 …………………………………..装…………………………..订…………………………..线………………………………………………………………………… 单位: 姓名: 考号: ……………………………..装…………………………..订…………………………..线…………………………………………………………线…………………………………………………………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013年煤质化验技能竞赛理论试卷A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合计得分闭卷考试,各人独立完成,考试时间120分钟 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从古代高等植物演变为煤的过程,可以划分为 泥炭化 和 煤化 两个作用阶段。 2.灰熔融性测定中的四个特征温度分别为 变形温度 、 软化温度 、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3.煤的 固定碳 和 挥发分 之比称为燃料比。 两步法测定煤中全水分,每步采用煤样的粒度分别为 <13mm 和 <3mm 。 决定实验室检测和/或校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 方法及方法确认 、设备、 测量的溯源性 、抽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等。 6.企业要制定煤样交接制度。在煤样送交化验室时,要有防止中途丢失或被调换煤样的措施。送达化验室后,由 两名化验室人员共同 接样,要按 送样清单 核对煤样,履行 登记、签字、交接 手续。 7.一般用标称最大粒度为3mm的煤样不少于 700g 作为存查煤样。 8.外在水分测定时, 发热量 、粘结性和膨胀性试验用煤样,不应在高于 40℃ 温度下干燥。 9.表示溶质的基本单元为 1/2H2SO4 ,其与NaOH反应时的摩尔比为 1:1 。 10.人工缩分方法有二分器法、 棋盘法 、 条带截取法 、堆锥四分法以及九点取样法。 11.库仑滴定法测煤中全硫时,所用催化剂为三氧化钨,其作用是 降低硫酸盐分解温度 提高燃烧及分解速度 。 12.用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 可燃硫燃烧产物中存在少量SO3 、 硫酸盐不可能完全分解为SO2 、 电解过程中电流效率不可能是100% 。 13.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规定样品粒度为 (0.63~1.25)mm ,研磨后采用孔径为 0.071mm 标准筛进行筛分,该方法不适用于 褐煤 。 14.原煤筛选煤干基灰分大于20%时,按照GB 475-2008基本采样方案规定,采样精密度为 ±2% ;按照GB/T 19494-2004规定,采样精密度应为 ±1.6% 。 15.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1.036×0.2000)的结果为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 12.0 。 16.在实际测定中,煤中有机硫含量是以全硫减去 硫铁矿硫 和 硫酸盐硫 得出。 17.子样最小质量按照公式 m=0.06d 计算,但最少为 0.5 kg。 18.缩分机械应通过 精密度检验 和 偏倚试验 方可使用。 19.火力发电企业应按照正平衡计算发电、供热标准煤耗。入炉煤数量以 电子皮带秤计量数字 为准,入炉煤质量以 化验结果的加权平均值 为准。 20.在烟煤的十二个小类中, 贫煤 变质程度最高, 长焰煤 变质程度最低。 评卷人得分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少选、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 1.算式(30.582-7.44)+(1.6-0.5263)中,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是( C )。 A.30.582 B.7.44 C.1.6 D.0.5263 2.在订货合同中规定按收到基低位热值计价时,如果超水部分在数量验收结果中扣除。则由空气干燥基高位热值换算成收到基低位热值时,全水分值采用( B )。 A.实验室测得的全水分 B.合同中的全水分上限 C.合同规定的全水分 D.合同中的全水分下限 3.在分析过程中,检查有无系统误差存在,作( C )试验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样可校正测试结果,消除系统误差。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