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理解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理解
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初中的学习常怀有一种好奇心;表现在刚开始时,不管在纪律上还是学习上都表现非常好,简直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他们的不良行为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在学习上,很多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通过罗琳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知道,所有这些产生的原因是多这方面的;主要是初中数学课要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要发生根本变化,而相当多的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善于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其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只注意了教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使学生的主体性未能真正得到实现;其接受性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散失。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要改善学习方法,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法,倡导接受与主动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法,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自主的、合作的、交流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
在学习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讲座过程中,我个人认为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的主体性、能动性、合作性方面,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本人认为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中兴趣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创造一个愉快、富有乐趣和情感色彩的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愉快中求知。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一、在生活中学习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表演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如:在学习“线段的比较”时,我设计了这么一道题目:你们是怎样比较高和矮的,假如你们是一条条线段,那你们应该怎么比较长和短?
再如:在两点线段最短这个内容时,我干脆叫两个位同学来演示,两个同学站在不同的地方,让一位同学走向另一位同学,问同学,他为什么这样走?这样走有什么好处?如果把两位同学看作两个点的话,你们有什么发现?从而引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内容。
这样利用身边的生活场景,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学习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学习,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数学教学贴近,清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例如:在上“中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活动,如果我要在班级的男生中寻找一位身高处于男生身高当中最中间的一位同学,应怎样寻找最简便?引导学生自觉排队(当然他们排队的时候是从矮到高进行排列),从而找出最中间的同学,还要高问:是不是一定要从矮到高排列才能找到这个同学呢?引导同学,如果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数,这个最中间的这个数是这组数中的什么数字?然后,师生共同给“中位数”下定义,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问题情境生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中学”变为“做中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在情境中学习
从直观的、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知识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与学生已了解的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去年我在统计图的选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5.12日四川发生8级地震,遇难的人数到今天还在不断的攀升,财产损失惨重!举世震惊!……我们学校的学生也进行了捐款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捐款的数额如下(出示数据),你能把这组数据重新整理吗?看哪些同学整理出来的数据能使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