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士子的“明哲保身”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士子的“明哲保身”论.doc

PAGE  PAGE 7 清初士子的“明哲保身”论   顾炎武尝自谦道:“夫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于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顾炎武文选》)亭林一连举出十位同时代的学者,说自己的学问、人品都不如他们,亭林何其虚怀若谷!亭林是清初公认的巨儒,无论治学之严谨笃实,交友之诚善,还是论学之深邃,都堪称清代学者为人为学的典范。他所举十位学者皆符合他治学立身的原则。亭林尝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前者是治学应有的态度和践履要求,后者是对学入的品德规范。“博学于文”就是“好古敏求”,体现出清初学界厌弃宋儒经说,力求回归汉唐旧注疏的考据实学的治学路径。“行己有耻”则包含“经世致用”的现实关照,强调学者要有内在的操持。简言之,这是亭林提出来的治学方法论与内在修养论。看似简要,行之不易。举一例视之,上述十人除张尔岐、王锡阐外,余者的治学成就恐怕都不如阎若璩,但亭林并未提及阎氏,也许就是因为他治学虽佳,人品却不值一名。   顾炎武说竹??“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对其治学和人品高度赞赏。梁启超也曾把毛奇龄和朱彝尊相比较,认为清初“文人的学者”有两个人,“在学术界的冲击力不如西河。品格却比他高――一是朱竹??,一是何义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竹??为人谦厚,晚年交好的两个人――阎若璩与毛奇龄――却都是品格有亏之人。二人皆恃才傲物,徒逞口舌之厉,竹??与二人移书论学时,尝有息事宁人的语词,一面固然是自谦,另一面恐也是深知二人性格争强好胜。不欲节外生枝。竹??的这种性格让阎、毛二人都以为他服膺己说,引以为同道,使竹??在“阎毛之争”中扮演了一个“和事佬”角色,事实上,竹??的《尚书》学观点的确也是持一种“调和论”腔调。   学者的品格往往影响到他的学术与政治观点,主要因为学者的品格操守是其认识论与修身观的一种体现,落实到实践层面,就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治学方法论。以朱彝尊晚年所辑《明诗综》为例,他将《明诗综》作为对心存故明并私修国史政治实践的一种寄托。他在林尧俞和缪昌期传中提出了“明哲保身”的修身态度,说:陈文定不肯为宦官王振作书。林尧俞也不肯趋炎魏忠贤。乞归故里。“若两公者,明哲保身,渊然不可犯,士大夫当以为师”(《静志居诗话》)。他又说,缪昌期乃六君子之一,因攻魏忠贤而取祸,尝与人说,“东汉、南宋之事,某感叹于中者久矣。互相标榜,岂士君子之幸哉?”“是亦明哲之占,而终不免焉。”(同上)竹??当然是把自己作为“士大夫”、“士君子”中的一员,陈、林、缪三人在明朝政治风云中的表现得到竹??的期许,他们“明哲保身”的修身哲学也是竹??所秉持的。“明哲保身”现在多用为贬义词,其实在明代,“明哲保身”的蕴涵更加多元,是一种积极“人世”的哲学态度。阳明后学王艮曾说:“明哲者,良知也。明哲保身者,良知良能也。知保身者,则必爱身;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吾身保矣。能爱身者,则必敬身;能敬身,则不敢不敬人;能敬人。则人必敬我;人敬我,则吾身保矣。故一家爱我,则吾身保;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家;一国爱我,则吾身保,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国;天下爱我,则吾身保,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知保身而不知爱人,必至于适己自便,利己害人,人将报我,则吾身不能保矣。吾身不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能知爱人,而不知爱身,必至于烹身割股,舍生杀身,则吾身不能保矣。吾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君父哉?”(《明儒学案》)王艮的“明哲保身”论是阳明“致良知”说的延伸。在王艮的那里,“明哲”和“保身”就像“良知”和“良能”,一个是“本”,一个是“用”。“良知”的阐发,王艮并没有展开,他看重的是“保身”的双重含义,一方面强调自我,自我保身,就是要爱身、爱人,敬身、敬人。另一方面突出的是他人,保身者做到真正的保身要使自己。能为人爱,为人敬。他人也是国家天下的“化身”,于是。“明哲保身”就上升到自我和家国天下的关系上。在王艮看来,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保自我之身的最终目的是保家国天下,在实现这个终极目的的过程中必须要克服消极意义上“明哲保身”的态度,也就是损人利己、“适己自便”的倾向。因此,“明哲保身”又绕回到传统儒家强调的“修齐治平”的老路上来了。王艮的说法比王阳明及其另一位高徒王畿围绕“良知”展开的玄而又玄的讨论显然“实而又实”,更加具有实践性。他的这种说法更符合清初朱彝尊“崇实”的口味。竹??所举几位“明哲保身”的名臣就是王艮论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