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也有春天.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科生也有春天.doc

PAGE  PAGE 7 理科生也有春天   他们是爱科学的80后,高智商的技术宅,死理性,还特文艺。   他们提倡从今天起,做个理性的人,读书,思考,挑战上帝。   熬到大三,顾森终于扛不住了,他决定休学一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   2006年,还在念高二的顾森代表学校参加了第23届中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一不小心拿了银牌,获得保送北大的资格。   选专业时,大家都傻了眼,他竟然是个文科生,研究数学、参加竞赛什么的纯属打酱油。最终,为了专业对口,顾森被送进了中文系。   在中文系,他明显感到自己和文艺青年“不是混一条马路的”:大一那年中秋节,室友们在阳台举杯邀明月,喝着喝着,就开始吟诗作对起来,这把顾森吓了一大跳。在他看来,所谓月圆只不过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月面最大且近于正圆形,才显得那么亮而已。   顾森对于用数学解释世界万物抱有一种使命感,或者说,强迫症。比如一次无意间看到一个山寨方便面牌子叫“康帅博”,他立即回到宿舍编了个评比程序,计算长相最接近的汉字。   “这是中文山寨品牌泛滥的原因。”他说。   当然,他的文艺青年同学也觉得他“很极品”。三年中,“气场不合”的顾森安静、低调,与文学相关的科目几乎都刚好考60分。   休学后,社会青年顾森在街上晃悠了几个月,突然接到一个叫果壳网的加盟邀请。   去办公室与老板面谈时,正好遇上一群同龄人边吃着午饭边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大屋子的人热火朝天地聊天时,会突然安静下来?大家七嘴八舌地分别从心理学、概率学、生理学等角度展开辩论。顾森当即决定入伙,“终于找到组织了。”他说。   死理性,还特文艺   这个组织定位为科技网络媒体,成立于2010年11月,其招募员工的特征高度一致:80后,科学青年;高智商,宅居动物;习惯用Google Reader获取信息,靠Gmail保持联系;对英文网络资源轻车熟路,善于表达与解决问题;死理性,还特文艺。   网站由15个主题站组成,光看名字就知道是批死理科生把牛角尖钻到底的架势。比如“DIY”、“谣言粉碎机”、“自然控”、“心事鉴定组”、“死理性派”等。每个版的斑竹都按照各自的主题,每天更新发布千字左右,很短、很欢乐的科普小文章。   他们的目标是,让科学像电影、音乐、文艺小清新、《生活大爆炸》(一部关于科研极品宅男的热播美剧)一样流行起来。   顾森是“死理性派”的斑竹,这个主题站的最上方写着:从今天起,做个理性的人,读书、思考、挑战上帝。   在入伙果壳的第一个平安夜,顾森就单挑了一回上帝。   “圣诞老人的故事简直荒诞至极。”他在版里发了一篇文章,要想在24小时内向全球基督教家庭发礼物,圣诞老人必须以每秒1000多千米的速度奔跑,这一速度产生的摩擦与热量将会导致他老人家在瞬间被削成水蛇腰,驯鹿部队在1/4260秒内完全气化。   顾森的同事,一群死理科生的圣诞之夜也大都是宅在电阻、镊子、电烙铁、胶水喷枪及英文论文中欢度的。   “DIY”斑竹张浩,一个大一失恋后开始埋头做机器人到现在的23岁男生,用16支发光二极管接成了一个混联电路,捣鼓出来的造型俗称圣诞树。这也是“DIY”版当天更新的作品。   “谣言粉碎机”斑竹秋秋,一个刚从美国归来的高分子博士后MM,一口气粉碎了近10条关于圣诞的流言,真相包括: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都是母的,因为成年雄鹿的角在10月份就会脱落;用来装饰圣诞树的“圣诞红”,才不是剧毒的“一品红”,造谣者估计看金庸看进水了。   “自然控”斑竹马子驭,一个植物与观星达人,在版上祭出科学青年圣诞把妹的绝杀技:挑一株圣诞植物送她吧,家常点也行啊,比如高加索冷杉、塞尔维亚云杉、欧洲赤松什么的。   “趣科技”斑竹肖谦却建议大家,不如买棵用太阳能做电源的圣诞树吧,在环保大业面前,浪漫什么的都是浮云……   这是果壳科学青年们坚守工作岗位的典型一天。收工后,北京的街头小巷便开始出没一群行为诡异的小青年。   理科生也有春天   此前,在许多人,尤其是文艺青年看来,理科生大多是些呆头呆脑的货:整天搂着一只保温杯出没于通宵自习教室,周而复始地蹲在实验室运算数据;不听陈绮贞不看村上春树,还不上豆瓣;写出的论文全世界只有不到10个人会看,其中还包括评审者。   果壳当家人姬十三在复旦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时,就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绝大多数时间里,姬十三干的活,就是和老鼠的大脑朝夕相处,以研究出一种药物对某种细胞间关联的信号加强,然后还要发很多的论文。   毕业后,姬十三正式逃离实验室,成为一名科普自由写手。创办果壳前,2008年,姬十三先成立了一个叫“科学松鼠会”的博客群,企图“一敲锣鼓”,把“猫在一个大房间各个角落的科学神人都喊出来吃饭”。   两年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