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我国历史上的两次涂山大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谈我国历史上的两次涂山大会.doc

PAGE  PAGE 6 略谈我国历史上的两次涂山大会   涂山,亦名当涂山,俗称东山,位于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淮河与涡河交汇处。据《怀远县志》及其他有关资料介绍,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唐虞(尧舜)时期,这里便是涂山氏族聚居的处所,称为涂山氏国。   《通鉴地理通释》载:“涂山在寿春县东北,濠州钟离县西九十五里,禹会诸侯,周穆亦会,柳、宗元有铭。”据笔者实地考证:寿春县,即今安徽省寿县,与其东北的怀远涂山相距百馀里;濠州钟离县,即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与其西部的怀远涂山相距九十里左右。这一史料不仅明确了涂山的地理位置。同时,也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大禹和周穆王都曾在怀远涂山召开过诸侯大会。      一、大禹涂山大会      关于大禹在怀远涂山朝会诸侯之说,史籍中早有记载。   《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晋代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   《竹书纪年》载:“禹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淮南子?原道训》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帝王世纪辑存?夏》载:“禹会诸侯于涂山。”   《通典》载:“濠州,春秋末钟离子之国,昔禹会诸侯于禹山,即其地也。”(笔者注:怀远涂山,旧时曾隶属濠州。)   《太康地志》载:“涂山,古当涂国,夏禹所聚也,山西南又有禹会村,盖禹会诸侯之地。”唐代彭晁在禹庙记中也说:“禹会诸侯于此,故村名禹会。”(笔者注:禹会村在怀远涂山西南5公里处的淮河东岸,村名源于大禹朝会天下诸侯之事,一直延用至今,全国独一无二。)   柳宗元《涂山铭并序》载:“惟夏后氏建大功……万国既同,宣省风教,自涂山而会诸侯,大政立焉”。   大禹为什么在怀远涂山召开“执玉帛者万国”这样大规模的会议呢?   大禹在来涂山氏国治水之前,就已经在华夏族数千里的区域里治水成功,得到了华夏族人民的拥戴。这次在涂山氏国劈山导淮治水成功后,大禹决定于此召开全国性诸侯大会,表面看是总结涂山治水成功经验,庆功表彰,实质是“为统一江南地区各氏族、部落和巩固对东夷的统治”(孟世凯《夏商史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年版)做准备。而涂山氏国又是东夷族中一支强有力的氏族,恰好位于华夏族与东夷族以及江南区之间,与华夏族还联姻,即史书所载:“(禹)娶于涂山”(《尚书?皋陶谟》)、“禹娶涂山氏女”(《吕氏春秋》)、“禹因娶涂山女”(《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曰:‘予娶涂山’”(《史记?夏本纪》)。在老丈人的地盘上开会,对于大禹来说,既安全又省心;对于涂山氏国而言,这次大会给他们带来的将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怀远涂山比较适合召开这样高品位、大规模的全国性盛会。   大禹涂山大会的场面如何?规模有多大?   因过于久远、史籍记载不详等缘故,我们无法勾勒出这次涂山大会的详尽面目,但是,从点滴史料中可略知一二。   《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从这一史料可知:大禹在涂山氏国发布朝会诸侯通知后,各地诸侯、酋长率队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并带来了许多朝贺的礼物,有的献玉,有的送帛。这次大会的规模实在太大了,与会诸侯国国君、部落酋长就达一万之多,再加上各诸侯国、部落的随从等,以及大会承办等人员,参加这次涂山大会者何止十万、二十万?   如此重大的盛会需要非常宽展的广场才行。据《安徽日报》、《蚌埠日报》等介绍,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第二次在怀远涂山南麓的禹会村进行“禹墟遗址”考古发掘,发现遗址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特别是“禹墟”夯土台(聚会或祭祀的堆筑台,据专家介绍,已发现的龙山时期夯土遗迹面积都较小)竟达2000平方米,这正与“禹会诸侯”的规模、“执玉帛者万国”的盛况相匹配。大禹这次涂山大会的概况,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大禹涂山大会有何历史意义?   《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涂山大会结束后,大禹便将诸侯们进献的“金”铸成九个鼎,象征着天下万国统一。同时,“鼎”也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大禹也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柳宗元在《涂山铭并序》中高度评价了大禹涂山大会的重大历史意义:“万国既同,宣省风教,自涂山而会诸侯,大政立焉……则涂山者,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济,政之所由立,有天下者宜取於此。”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孟世凯先生在《夏商史话》中说:“(怀远)涂山大会诸侯,是禹向天下四方宣告夏王朝建立的一个标志,也是禹力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检验。”   总之,大禹这次怀远涂山大会,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这次涂山大会是亘古未有的一次盛会,是一次品位高、规模大、场面热烈的盛会,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二、周穆王涂山大会      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