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doc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
摘要:如何在感性之物外重建丰富而独特的自我,是中西美学、艺术思考的一个深刻命题。恢复对人的神性与生命的敬重,音乐以独特的感官机能获得了超越其它艺术形态的优位权利。与身体保持天然距离的感官,听觉对抗着道德与社会的控制。审美现代性借助独立于阶级之上的公共资源,凭藉精英审美文化将人从工具理性的规训世界中拯救。
关键词:音乐美学;精英审美文化;生命化境
中图分类号:J601 在波德莱尔看来,现代性就是短暂、过渡和偶然,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处在激烈的变动和发展过程之中。艺术的另一半,亦即永恒与不变便不复存在了。一种创新一旦创造,便被新的创新所取代,经典不再存在,艺术由先锋转为时尚。对感性愉悦的强调是艺术功能分化的主要体现,艺术不再为非艺术的功???用途,或社会用途服务。在广场音乐、大众参与的演出活动中,观众主动的参与到整个表演过程中,在一个场域中,二者间的心理距离缩小,审美与现实的关系填平了,审美与功利正发生紧密的纽结在一起。广场音乐演出中表演者与观众的双向互动使得康德建立的审美无功利概念遭到了普遍怀疑,受众在狂欢中感受到世俗的幸福和享乐,而享乐进一步促进了看破红尘和听天由命的思想。[注:参见[德]霍克海默、阿多诺著《启蒙辨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页。]它生产着物质感官的、逃避社会秩序的快感。
当电子传媒可以随心所欲的打造音乐,音乐不再是生命、情感的升华。艺术的唯一性、不可替代的天条遭到无情谐谑,音乐沦为一种物理学事实上模拟生命经验的滑稽叙事,虚拟可以堂而皇之的窃取真实的谎言。历史的边界模糊融合了,电子与网络混淆着大众真实性与虚拟性空间。新的音乐生产技法,音乐感受的方式在大众知觉深处被无意识建构起来,音乐不再是来自民间的歌谣,鲜活的艺术灵感沦丧为录音棚、音乐作坊的技巧加剪辑的加工物。于是乎,个体在一种被恶意虚构的历史感中丧失了自我判断、自我感知的能力,也就是说,大众的心灵钝化了,成为需要被唤醒的大多数。
面临生命意义的稀薄和情感生活的迷乱,艺术与超感性的使命无涉,个体在无可摆脱的工具理性面前又面临着生物性种族记忆的胁迫,人无法自由推进倒无限的超验中去。艺术工业无力达到宗教陨落后的人类拯救,相反,只能加剧人的沉沦。而文化工业的语义学内容就是激发大众消费的欲望,使大众陷入感性欲望的满足,增进人们对世俗幸福而丧失自我。文化生产的系统化将消费视为一种控制个体、社会的锐利武器,掩隐着意识形态的符码。艺术的深度模式消解了,艺术成为一种可资消费、炫耀身份的时尚。
电子媒介的音乐制作模式对势必会对艺术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计算机通过混淆认识者与认识对象,混淆内与外,否定了这种要求纯粹客观性的幻想[注:参见汤因比等著,王治河译《艺术的未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8页。]。个体的审美需要、鉴赏趣味是丰富、无边界的,一种趣味的满足很快就会有另外的需要,文化工业的炼金术具有一种消费价值的商业品质,伴随工业技术与政治生态的合谋,日益精密的仪器计算合于大众心理接受阈限的音节,衡测情感体验的标准,制作出同样感人或引人惊异的音乐。波普艺术、仿像艺术、仿真艺术大行其道,艺术不过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审美和艺术对符号的过滤已经远低于其指涉意义的深度,审美自律与艺术的自足性命题被无情解构,社会交往、个体生活领域成为人性合于控制的隐喻。标准化、一体化的工业生产模式,艺术作品作为精神产品在美学逻辑上同其他事物间的根本区别丧失了,平庸生活披上了美学的外衣,日常生活面临着重新界定。如沃林所言,艺术超越宗教而成为生活之终极意义和价值的某个独一无二的领域。
三
海德格尔指出自柏拉图以降,人们视为自己存在着的,就是超感性之物,它消除、摆脱了变化无常感性之物的媚诱。尼采认为音乐不同于所有其他艺术,音乐代表所有现象的物自体,唯有音乐让我们了解个体消灭时所感到的快乐。[注:参见[德]尼采著,刘琦译《悲剧的诞生》,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89-90页。]艺术应给那些苦于生命贫乏的痛苦者以自我解脱,使其归于平静,乃至麻痹或疯狂。酒神唤醒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显现为永恒本原的艺术力量。尼采认为艺术比真理更具价值,尼采说:我们拥有艺术,是为了我们不因真理而导致毁灭。尼采认为日神阿波罗是观照的象征,酒神达奥尼苏斯是行动的象征,在希腊悲剧中,酒神的力量超然于日神显现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酒神代表了作为至深本质和至高目的的艺术境界生动形象的音乐。在酒神召唤下,个体解冻,迈向存在之母、万物核心的道路敞开了。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站在当时社会文化精英的立场对西方启蒙理性给予了否定性的批判,使哲学领域的批判带来审美艺术对全人类的解放。阿多诺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