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恨不相逢未嫁时”.doc
简论“恨不相逢未嫁时”
摘 要:张籍《节妇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府诗。它细腻地抒写了女主人公依违于情感与道德、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复杂情感。诗歌语言既通俗又精警。本文主要试从情感内容方面对此诗进行解读。
关键词:张籍 诗歌赏读 情感内容 艺术表现
张籍(约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699)登进士第,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很有成就,尤擅乐府歌行,与当时另一著名诗人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张籍的乐府诗,无论是沿用旧题或自创新题,都写得很好。在思想内容上,注重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时弊,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有表现妇女情思和与友人唱和的诗篇。张籍诗作表面看来非常平易、本色,无丝毫雕琢痕迹,但其中又确确实实融入了作者在布局造语上的大量心血,只是所有这些功夫,在诗成之后都已浑化无迹了。与张籍同时代而稍后的大诗人白居易曾赞赏他说:“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也称赞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明代学者胡震亨更是直接指出他的乐府诗“祖国风,宗汉乐府”[1]。现就他的《节妇吟》试作赏读。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细腻地抒发了女主人公依违于情感与道德、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复杂感情,最后以驱逐自我、流放情感完成了作品颂扬贞节的主题。
全诗十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写少女的外遇,这时的她正浸沉在爱情之中,她是属于她自己的;接着的四句,写少女从情感的汪洋中登上了理智的堤岸,这时的她正面对着社会,正视着道德;结尾两句是前面两部分的矛盾统一,是自我与感情的挣扎并向社会与道德的屈从。她同时也驱逐了自我,流放了情感。
先看前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前两句说对方:您明明知道我是有丈夫的,却偏要送给我一对光闪闪的珍珠。这里表现的是一位第三者的介入,是再明白不过的。后两句转而说到自己,这位少妇有何反应呢?是坚拒,还是犹豫?都不是。且听她当着那男子面的剖白:我感受到了您的馈赠所表示的缠绵情意,就把这一对明珠系在了我的红罗短袄里。少女为对方的至诚所感动,一时间,忘记了社会与家庭,也顾不上传统道德与礼法,坦然地接受了对方赤诚的求爱表示,演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够得上是触目惊心的婚外恋的一幕。
在前四句中,我们见到的是为情感所主宰的男子和少妇,表现的是他们各自的自我。他们爱得真诚,已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但在封建社会里,男女间的一般接触就要受到“授受不亲”的非议,更何况背叛婚姻关系的爱情呢?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一张无形的硕大的罗网,即使是这样一位十分珍惜个人情感的少妇也无法加以挣脱。她终于由狂热走向沉思,至于醒悟,不能不摆脱自我的一己情爱,正视包围着自己的现实环境与道德世界。这就是中间四句所表现的内容。“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说的是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丈夫既富且贵,家有连着苑囿的高楼,丈夫身份地位也不一般,是在宫廷里执戟的侍卫官。这两句等于在告诉对方,自己是已有归宿的人,不再有权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从现实环境的角度在求爱男子与自己之间划上了一道不得逾越的界线。接着两句“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大意为:尽管我知道您感情真挚,光明磊落,然而我已是有夫之妇,已立誓侍奉丈夫,并要与他同生死共。这就进一步从道德领域中把那求爱的男子驱逐了出去。
结尾两句的精彩处在于:少妇在“还君明珠”时动情地“双泪垂”,并为“恨不相逢未嫁时”而深感遗憾。少妇最终用理智战胜了感情,而感情终于没有被完全压杀;婚姻关系征服了婚外的情爱,而情爱仍然抬起头来。抒情女主人公在爱情与婚姻不可兼得时,尽管选择了婚姻,但她并不认为这是合乎理想的。从“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感叹声中,不难体察到她所向往的乃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节妇吟》的主题是在表现一位挣脱感情羁绊的少妇向着道德与礼法的复归。她终于踏进了道德与礼法的门槛,在这一点上,她是有资格被称作“节妇”的。但由于诗人表现的并不是一个被传统道德彻底吞没的灵魂,而是一个有着自我真情实感的血肉之驱,因而从纯粹的传统道德的立场看来,这位少妇俗根未净,有欠完美,又是够不上“节妇”的标准的。这就并不奇怪历来有人对张籍的这首诗加以责难的原因。如明代唐汝询在这首诗后批道:“系珠于襦,心许之矣。以良人显贵而不可背,是以却之。然还珠之际,涕泣流连,悔恨无及,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2]清初贺贻孙也评此诗说:“既垂泪以还珠矣,而又恨不相逢于未嫁时。柔情相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人员初复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多模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和展望-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pdf
- 电子商务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docx
- 数独的社交互动:与朋友一起挑战数独.pptx VIP
- 大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16”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警示学习教育.pptx
-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医疗服务公司医疗旅游服务合作协议.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山西大学《生物化学》内部题库练习期末真题汇编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