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主题湿空气的热湿传递特性.PDF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主题湿空气的热湿传递特性

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 教案主题:湿空气的热湿传递特性 比赛类别:理工组 比赛组别:A 选手姓名:刘晓华 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 湿空气的热湿传递特性 课程名称:《热质交换原理和应用》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三年级本科生 2013 年 4 月 -1- 一、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课程名称】 中文:热质交换原理和应用 英文: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 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三年级 本科生 【课程简介】 本专业立足于为服务对象(如人类)提供适宜的建筑室内环境(如温度 t、 湿度 ω), 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环境领域的热质交换原理及其应用。上世纪末, 为了适应国家新的学科目录, 本着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原则,建筑环境与设备 工程专业增加了三门专业基础与专业理论课,本课程即是其中之一。该课程是建 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最核心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基础。该课程 是本专业三年级专业基础课,也可供工程热物理专业、建筑物理专业学生选修。 与很多已经成熟的数理课程相比,本课程仍是一门处在不断充实和完善阶段的专 业基础课程。这种课程特点得益于飞速扩大的专业实践需求,同时也更加彰显出 本课程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分为绪论、基础篇和应用篇: 绪论主要阐述室内环境热质交换原理和应用的重要性;基础篇根据传质特征分六 章系统介绍该过程的基本原理;应用篇分七章介绍室内环境领域传质学原理和应 用的情况,并将研究团队近年来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目标】 (1) 知识层面:使学生掌握建筑环境领域热质交换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 常用分析方法,并了解建筑环境领域一些典型传质应用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2)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从实际社会需求、工程应用中发现科研问题、并利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独立思考、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思维层面:注意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建筑环境传质问题,用数学方法 抽象表述并予以解决,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张寅平,张立志,刘晓华,莫金汉. 建筑环境传质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 连之伟,陈宝明.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Incropera, Frank P. Fundamental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7th edition), John Wiley Sons Inc, 2011 -2- 【前导课与后续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等基础课程和建筑环境与 设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筑环境学》、《空气调节与制冷技术》等,后续课程 包括《流体网络原理》、《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课程设计》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营造建筑室内环境过程的认识和实践。 二、 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 在 50 分钟内讲授“第五章 热量和质量的同时传递”中的“第一节 湿空气 热湿传递特性研究”,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1、湿空气热湿传递问题的物理描述; 2、热湿传递过程解耦分析与可及处理区域; 3、热湿传递可及处理区域的应用; 4、热湿传递过程与显热传递的类比。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 ? 了解湿空气热湿传递过程的耦合特性; ? 掌握刘易斯关系式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 了解热湿传递驱动力解耦的具体过程; ? 掌握湿空气热湿传递与显热传递的异与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