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山水画成熟的标志——隋、唐时期.doc
中国山水画成熟的标志——隋、唐时期
内容 摘要 :隋、唐是山水画的成熟期,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从展子虔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二是以王维、张、王洽等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之崛起。从而标志着 中国 青绿与水墨两大山水画系的完全成熟。
关 键 词 :青绿山水 水墨山水 标志 成熟
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宣告了中国山水画独立的 艺术 精神。但从山水画的整体要求看,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即审美要求超前于表现,也就是艺术表现滞后于审美意识。这样,艺术表现如何达到并融合于那种深植于文人意识之中的审美精神,就成为继六朝之后山水画 发展 最深刻的内在驱力,从而显示为隋唐之际山水画不同艺术方式表现的外在特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展子虔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二是以王维、张、王洽等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的崛起。青绿金碧山水虽经二李的巧运而收华美之效,但这更多地代表着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与玄学、庄学以 自然 为本的隐逸精神及审美追求尚有距离。于是山水艺术表现对山水原质艺术精神的逻辑追求,在南宗禅纳入老庄 哲学 、美学的背景中,水墨山水于诗佛画一体的王维笔下脱颖而出。到唐末,水墨山水对青绿金碧山水主流地位的取代,说明中国山水艺术精神终于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艺术形式,从而标志着山水画的完全成熟。
一、隋代展子虔与《游春图》
隋代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渤海(今山东阳信县南)人。隋初为文帝召,历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他的绘画取材较宽,“触物留情,备该妙绝,尤喜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画。
展子虔《游春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现存最早的独立性卷轴山水画。此图铺展辽阔、平远的山水景色,其中点缀着人马舟船郊游的情景,烘染出春光明媚的气息。图面视野开阔,水波荡漾的两岸逶迤错落,山峦重叠,层次井然地延向纵深,远水与远山隐约于烟霭之中。此图的特点,一是其空间处理,远景、近景向中景靠拢,以中景方式处理,因而全图紧凑协调。同时画面有明显的层次、纵深感,远水远山在烟霭中的消隐暗示开阔和无际,山水树石与人物舟马、屋舍建筑的远近位置,比例较精确,基本结束了六朝时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拙阶段。说明山水画在认识,尤其是表现空间方面的进步。二是在画法上,以纤细劲健的线条描绘,青绿金碧着色,即山水着重青绿,山脚则用泥金。这反映了六朝以来绘画以线、色为主的传统。由于以青绿色为主,被后人称为“青绿法”,又由于描绘山以单线勾勒,淡赭打底,再填以石青石绿,山脚处用“泥金”在轮廓内复勾,造成金碧辉映的装饰效果,亦称金碧山水。这种表现法巧妙地利用青绿色调适应“春游”的题材特征,显出作者对内容与形式协合统一的追求,预示着向唐代青绿山水画成熟的必然趋势。故展子虔以其成就被推为“唐画之祖”,尤其对青绿山水到大小李将军的成熟,具有深刻的启迪和 影响 。
二、唐朝李思训父子与青绿山水的成熟
李思训(653—718),字建,一作建景,唐宗室李孝斌之子。早年因武则天专权,“宗室多见构陷”,故“弃官潜匿”。中宗李显复位后回到仕途,官至武卫大将军,也称李将军。
李思训主要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青绿山水一派的画法,用工致严整的笔法,浓烈沉稳的色彩,完善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使之趋向成熟,“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缓,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然岩岭之幽。”②他的山水画,表现着宫廷贵族的品位和盛世气象,具有宏伟的格局,富丽堂皇的色调,显示了很强的装饰性,渲染出宗教般的神秘气氛,故后人有“写海外之山”的品评。其作品《江帆楼阁图》,藏于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比较展子虔的《游春图》,可见二者的继承发展关系。从构图来看,《江帆楼阁图》以俯瞰的视角描绘山脚丛林中的楼阁庭院和烟水阔远的江流、帆影,境界广漠幽旷。比起展子虔《游春图》的丘壑平实来,此图上虚下实,结构繁复,故显得境界更开朗。两者在设色上均以线描填色为主,而在画法上后者多有丰富变化。从《江帆楼阁图》中看出,李思训所用线条由单一到稠密,用笔错落分披,转折变化渐多。在观察对象和刻画形象方面的能力有新的提高,更见青绿画格的清朗、明丽、古雅的情趣。从山水画中看,确立工整装饰画格的技法规范渐趋成熟,似工而拙,纤细中见粗疏,逐步摆脱了展子虔稚拙状态的造型手法。
李昭道是李思训之子,官至中书舍人,依父称为小李将军。其作品《明皇幸蜀图》,表现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避祸入蜀,与侍从嫔妃们乘马行进于蜀道万山丛中的情景。明皇幸蜀本是充满悲剧气氛的 历史 故事,但画家并不以山形的怪异险绝和人物惊魂落魄来表现蜀道之艰和落难而逃之窘,而是将幸蜀表现为从容不迫的行旅过程,与挺拔俊秀的青山白云融为一体,更突出了春山行旅之美,淡化了故事本身的悲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