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添加玉米秸秆对白浆土重组有机碳及.doc
添加玉米秸秆对白浆土重组有机碳及
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孙元宏 高雪莹 赵兴敏 隋 标 王鸿斌 赵兰坡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0204050SF)资助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ject of Jilin Province
(No. 20130204050SF)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YPERLINK mailto:zhaolanpo12@163.com zhaolanpo12@163.com
作者简介:孙元宏(1992-),女,吉林敦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肥力调控研究。E-mail: HYPERLINK mailto:842615166@ 842615166@
收稿日期:2016-12-13;收到修改日期:2017-1-15
摘 要 研究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对于科学评价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培养120d,研究了耕作白浆土耕层土壤和母质层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秸秆对土壤重组有机碳积累量、团聚体组成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秸秆施用量增加,耕层土壤和母质的重组有机碳含量均呈同步增加趋势,耕层土壤和母质相比,重组有机碳增量差异不大,两者增量差值仅为0.34 g kg-1,但两者的有机碳增率差异很大,耕层土壤仅为85.51%,母质则高达556.23%。说明在成土过程中,耕层土壤中有机质的累积会降低其固碳潜力,而在母质层中,其固碳“位点”处于“空置”状态,因此有很强的固碳潜力。同时,秸秆的添加,促进了土壤中小粒径团聚体(<0.25mm)向大团聚体(>0.25mm)的转化,耕层土壤和母质土壤在秸秆添加量为3%和2%时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69.90%和65.48%。在白浆土中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后,其母质的固碳能力大于耕层土壤。
关键词 白浆土;成土母质;玉米秸秆;有机碳;重组;团聚体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白浆土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重要土壤资源[1],总面积约为4.18万hm2。该土壤主要分布于平缓起伏的阶地或台地地形上,腐殖质累积和白浆化过程是白浆土的主要成土过程[2]。白浆土的黏粒矿物组成以蛭石和伊利石为主,具有质地粘重、阳离子交换量较高等特性[3],这也为白浆土有机碳的累积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4]。自然白浆土一经开垦后,易发生水土流失,腐殖质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等问题[5]。因此,耕作白浆土一直被列为低产土壤,玉米产量一般在7 500~9 000 kg hm-2[6]。肥力低,酸性强,通透性差,易旱、易涝是白浆土肥力低下的主要表现 [7]。在众多的改良措施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主要目标的秸秆还田措施是当前白浆土改良培肥的主要农艺措施[8]。
研究证明,秸秆还田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腐殖质组成,促进大粒径团聚体形成,改良土壤的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等具有显著作用[9-10]。将秸秆混合还田是发挥土壤固碳性能、提升有机碳含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友好型土壤培肥措施。但由于土壤的类型、开垦年限、种植制度及培肥管理措施等的不同,土壤矿质胶体的组成、有机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等均有很大差异,势必会造成土壤的固碳性能和潜力上差异。因此,揭示不同耕作土壤的固碳性能和潜力,科学地评价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及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对以秸秆还田措施为核心环节的低成本、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的构建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土壤中的重组有机碳是与土壤矿质胶体结合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碳[11],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赋存形式,也是衡量土壤固碳性能的重要指标[12]。研究土壤中添加秸秆后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可揭示土壤的固碳性能及有机无机复合能力。目前,有关东北玉米主产区主要耕作土壤的重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对秸秆还田的响应等研究资料尚不多见,生产上已有的各种秸秆还田方法的技术效果评价缺少科学依据,无法横向比较,给技术推广部门带来很大困惑,严重制约了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针对这一需求,我们以东北玉米主产区主要耕作土壤之一的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设置了添加玉米秸秆的恒温培养试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