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间的)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感受结构的对称美;
2、有感情地诵读,体味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
3、理解作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照中融入的生命体验及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故都的秋”的悲凉意味。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回顾: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第一节课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出示幻灯)
三、合作探究:
(一)理解文章“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1、请同学深度品读课文的第3—11自然段,要求: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标出传递声响的词语。
(现在大家说说你们找到了哪些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明确:
秋色: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青天(蓝色)、蓝朵(蓝色)、日光(白色透明)、秋草(黄色)、槐花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单衣(黑色)、枣树(淡绿微黄)
这些色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冷清、寂寞
(接下来我们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
秋声:驯鸽的飞声、踩踏落蕊声、秋蝉的残声、风雨声、都市闲人的问答声
这么多声音,是不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为什么?
明确:“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作者是以动(声)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静。
2、透过这些景物描写,我们能感受这些文字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
明确:从这些景物描写中,我们约略可以看到一个孤独、忧郁、落寞,又有些悲凉的郁达夫。作者正是把内心深处的这种种感触融入到对故都秋景的描绘中,才使得故都的秋表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
这体现出了“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体会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照中融入的生命体验及人文情怀
为了更好地体味郁达夫此时的心境,我们来重温一下作家史铁生的一段文字: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史铁生《我与地坛》)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来的。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1933年,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连鲁迅也常常被迫离家避难,郁达夫感到有必要暂避,随即于当年的4月25日移家杭州。他后来在给刘大杰的信中解释是:“意亦在暂时避去普罗嫌疑。”鲁迅为此曾劝说不要去杭州,为此赠诗云:《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遐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沙浩荡足行吟。他这一时期的内心状况,可以用他1933年秋天写的一首诗来说明。这首题为《无题》的诗,意味深长:背脊驼如此,牢骚发渐幽。避嫌逃故里,装病过新秋。未老权当老,言愁始欲愁。看他经国者,叱咤几时休?(原载1933年9月出版之《论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