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课件雪白墙演示课件1
雪白的墙 梁小斌 作者 走近作者 梁小斌,1954年生于合肥,山东荣成人。1972年毕业于合肥市第32中学。同年开始创作诗歌。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为合肥制药厂工人、秘书,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婚育》杂志编辑部主任。1979年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 同年10月,《诗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作品,它们后来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1984年提出“必须怀疑美化自我的朦胧诗的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其间创作《断裂》组诗。近年出版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年度诗人。 雪白的墙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爱洁白的墙。 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象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反复朗读诗歌,想一想,有些相同的词句,是否应该读出不同来? 反复朗读诗歌,想一想,有些相同的词句,是否应该读出不同来? 【明确】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除了可以用不用语气读,其每一句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第一句,侧重“我”,是“我”早晨去买蜡笔,是“我”看见了雪白的墙,刷墙的叔叔是对“我”微笑,强调了小孩那种急于向妈妈分享发现的快乐与自豪感;第二句侧重“雪白”,眼前雪白的墙与记忆中肮脏的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且下文有多个“洁白”与之相呼应;第三句侧重“看见”,此“看见”不仅仅是视力之所见,还有向往与憧憬的含蕴。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雪白的墙》两首诗表达内容各有何侧重?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雪白的墙》两首诗表达内容各有何侧重? 【明确】一个是表现“文革”中,对正在发生事件的真实再现;一个是“文革”后的回顾反思。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视角有何不同?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视角有何不同? 【明确】1.《这》选取一个生活场景的定格,表现疯狂的时代热潮下,个人的惶恐与无助; 《雪》通过对“雪白的墙”这一意象的反复咏叹,暗示内心的创伤,表达对明天的憧憬。 2.《这》 以亲历者的口吻,将读者带到离别的第一现场,使诗歌有一种直接的冲击力、感染力;《雪》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倾诉内心的新奇感受,读来质朴自然却耐人寻味。 有人说这首诗是象征主义的诗,你同意吗? 有人说这首诗是象征主义的诗,你同意吗? 【明确】是。诗歌直接映射了文革那个年代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全诗看似写墙,而事实上句句都是诗人对于渴望幸福,逃离痛苦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表露。之所以说这是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关键点是要知道作者笔下的墙与作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见的墙的同异。同:二者都是墙。异:后者仅仅是一堵普通的墙,前者却是文革时期写大字报,使“爸爸不在了”的墙。以后者写前者,这是一种象征。 用儿童的视角反映对文革的反思有什么好处? 用儿童的视角反映对文革的反思有什么好处? 【明确】强烈的“伤痕”意识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表现。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然后“我”面对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诗人着眼于一点,思路纵横。而且在形式上又毫无雕琢之感,语言运用上没有押韵,全以一个儿童的口语道出,读起来亲切和谐,平易自然,与诗所表现的儿童情绪相吻合。全诗以有机的整体创造了亲切感人的艺术境界。 “墙” 因语境的压力而变形,上升为一种“私人象征”,语词固有的意义隐匿了,它刺激人们去寻找背后的象征性内涵。较好地处理了 “藏与露”的辩证关系。将“墙”与“粗暴的字”联系起来,整首诗的精神内核便豁然明朗了。 诗人追求一种语势的舒缓和语境的清晰,控制了诗歌的速度。语境的清晰和透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诗歌的情感态度,诗人是以一个单纯的“孩子”的姿势进入诗歌的,比起那些采用意象撞击、叠加、时空错位、玄思的复杂诗歌背景的诗来,更具有一种透明的、朴素的品质。而且这种“孩子”式的倾诉衷肠,容易引起深挚哀婉的同情共鸣。这首诗发深沉于简隽,寄至情于天真,是同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黄辛隐-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0604).ppt
- 森林防火安全PPT课件.pptx VIP
- ISO90012015质量手册(过程流程图).pdf VIP
- 2025年东营公需课大众云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题库答案(全).docx VIP
- NY∕T 4271-2023 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鹿.pdf
- (正式版)S-J-T 11926-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光伏组件.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Teenage Life》Reading for Writing PPT课件.pptx VIP
- 0.18 微米CMOS工艺低功耗标准单元库及开发及验证.ppt VIP
- 2025广东华南农业大学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各地工程造价规费费率表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