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寻会理境内的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是经现今由中国贵州和云南达到印度的通商孔道。
公元前126年,在外漂泊13年的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西域的情报,促使武帝大破匈奴。同时张骞还汇报说,在汉帝国西南可能有一条途经身毒(今印度)的秘道,通往大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一消息引起了汉武帝高度重视,于是派出4路人马前往探索,却被藏在深山峻岭中的当地部族阻挡。其中一路幸运来到滇池。滇王热情款待了远方来客,并留他们一住就是十来年。其间帮助他们西行,却为昆明人所阻,终未能完成对身毒的探险。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上,南方古丝绸之路就是由蜀道进云南,经印度再到波斯,这是中国最早的贸易通道之一。南方陆上丝路延续2000多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沿丝路西南道开辟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以及后来的西祥公路运输空前繁忙,成为支援大后方的生命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古道”本质上是一条民间商道,它因商而辟,因商而兴,也因商得以流传,最后也因商被遗弃。公元前4世纪,蜀地商队驱赶着驮运丝绸的马带,走出川西平原,踏上了崎岖的山间小道,翻山越岭,跨河过江,进行着最古老的中印商业贸易业务,从而开辟了这条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至欧洲的最古老的商道。通过“古道”,奏汉时巴蜀的铁、布、朱提的银,邛都的铜,贩到南中,而南中的笮马、僮则贩到内地;唐代南诏时,在古道上进行的贸易逐渐频繁起来,南诏的河赕(今大理附近)成为重要的交易市场之一 。 零关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县境入境,南至会理县鱼鲊渡出境,全长350千米。路面全由石坂铺垫而成,也有少数段为土路连接。古道只能通行背脚、挑夫、驮马。整条古道蜿蜒曲折,地势险要。有的关口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为兵家争夺之要冲,沿道现尚存有哨所遗迹。蜀人司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史书所载“通灵关,桥孙水,以通邛都”即指此处。古道一路或峰巅嵯峨。山耸十里,山者险恶,道路盘折,或山岭重叠,溪河密布,山高谷深,坡陡地薄,或江滚滚,白浪腾空,银花飞舞,天堑难渡。
零关古道曾于明、清朝代到民国时期几度修复。其古道在解放后部份段已扩展并可通汽车,为当地各族群众的交往,通商又起到很大的作用。位于越西县城南5公里处的公路旁。有摩崖石刻“零关”,是“古道”遗迹。从越西乘车到西昌,翻过小相岭,路旁可见古驿站遗址登相营。登相营始建于明代初期,历经明、清、民国直到解放,此地均为屯兵之地。因当地地名登相,故称登相营,一直沿用至今。驿站四周筑有城墙、垛眼。驿站内的明代建筑遗址有炮台4座、狱卡一间、寺庙一座、戏台一间、驻军地和数间骡马客栈、商铺。这应该说是南方丝绸之路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墙。
零关道从喜德进入建昌卫,过西昌、德昌辖地,就进入了会理。古城会理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祖禹编著的《读史方舆纪要》载:“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东南五百里。东至东川府界二百五十里,南至云南武定府界四百五十里,西南至云南姚安府界四百里……卫西控泸水,南环金沙,据两川之间,为冲要之地。云南扰动,北窥川蜀,卫其必争之所也”,即充分说明了历史上会理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灵关道”穿越会理境内所经之地,从北到南有甸沙关、摩挲营、孔明寨、白果湾、三元桥、老街子、会理城、鹿厂、凤山营、小关河、中厂、河口、松坪关、绿水河、姜驿等44个地方。另一说则是由黄土坡转向西,经小屯、大屯、黎溪州、到鱼鲊渡江。
《读史方舆纪要》 载:“甸沙关(会川)卫北百六十里,与建昌卫分界处也。一作河沙关。”当年一代文豪郭沫若路经此地时即兴手书《水调歌头。过甸沙关》一诗,使此地闻名一时。甸沙关在今天的会理县云甸乡,是会理锌矿责任有限公司甸沙关工业园区所在地,现在古驿站的遗址因年代久远早已荡然无存。
过了甸沙关才算真正进入了今天的会理县行政辖区。《读史方舆纪要》 载:“会川驿在卫治北。又北六十里为大龙驿,又北八十里为把松驿,又北七十里至建昌卫之白水驿。”可见,过甸沙关后还设置了巴松(今云甸乡巴松村)、白水(今白果乡)、大龙(清水河)等驿站,才进入会川驿,即今天的会理县城,这条古道线路基本上和现在的108国道公路线路吻合。
白果乡境内有三国遗迹孔明寨。据《会理州志》载:“在州北八十里,是诸葛亮南征设置的营寨,至今其名犹存。”孔明寨是古时从蜀出川入滇的重要交通要隘,位于大山峡谷中的山坡上。因为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所以这里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诸葛亮南征据说在此地歇马,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此处于清军发生过一场激战。孔明寨全称是会理县白果乡前马村一社,有20户人家100多口人。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古驿道经过这里,今天的108国道从村中穿过。
出产丰富,很多东西都通过南丝路经云南转运至国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