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测定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谢沐风.ppt

溶出度测定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谢沐风.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出度测定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谢沐风

转 篮 的 处 理 桨板法/加沉降蓝的使用 溶出介质的脱气与方法 配制溶出介质的试剂和试液 紫外法测定时常出见的问题 解 决 办 法 期待着与您的进一步交流! 谢 谢! 谢沐风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转篮的洁净程度,转篮的空隙是否有堵塞,一般采用在阳光下观察的方法。如有堵塞,可采用超声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在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 (1) 日本橙皮书中全部采用桨板法(或加沉降蓝),已无转篮法。 (2) 对于片子粘附于杯底不同部位引起的测定误差,采用“加沉降蓝”方式。 (3) 不建议采用自制的沉降装置。 溶出度试验规定溶出介质试验前应进行脱气处理,因为介质中的气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对样品的崩解、扩散和溶出产生影响。脱气与否对转篮法的影响有时会比较显著。 ● 用到的无机盐或有机溶剂(乙醇或异丙醇等),一般不会因为厂商的不同而产生显著性差异。 ● 水,有时会由于来源各异,pH值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测定结果的差异。(中国药典中水的pH值测定问题) ● 表面活性剂 ——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吐温-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有时会因生产厂商的不同测定结果有所差异。 仪 器 ● 外围水浴高度 ● 桨板厚度 ● 转速的影响 不大于30转的低转速、有时差异明显 ● 注意转动时是否在溶出杯的正中央 ● 甚至比较peak杯内的溶出曲线。 ● 介质的挥发 当溶出介质中有机相比例较大时,应注意预热过程和试验过程中介质的挥发,尽量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溶出仪。 ● 过滤时的损失 取样过滤时,应充分注意到有可能存在的损失。因为滤膜与主成分间存在着一个吸附饱和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绝对值的过程,即滤膜只有吸附到一定量之后,方能达到饱和、不再吸附。 ● 判定吸附与否的方法可采用: (1) 取溶出液,分别过滤不同体积的初滤液后测定,观察响应值的变化情况,以知晓被测药物与滤膜的吸附情况。 (2) 取样后一份不过滤,直接采用高速离心,取上清液,与过滤掉一定体积后的另一份续滤液比较,观察两者间的测定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判定自动取样溶出仪的固有滤膜是否存在吸附时,一般采用该法。 (3) 对照品溶液,经滤膜过滤一定体积后,与原溶液进行比较,观察测定前后数据的变化情况。。 ● 辅料干扰 为快速测定溶出度试验数据,普遍乐于接受便捷的紫外法测定。但其中一定要注意辅料的干扰。由于测定波长的不同,辅料干扰也不同,特别是在短波长处,更应注意辅料的干扰。 辅料干扰通过多次过滤可排除,但不现实! 辅料干扰如不超过2%,可勉强接受。 ● 双波长吸收度差值法 ● 导数光谱法 ● HPLC法 (这是最准确、最实效的一种方法) ● 胶囊壳的干扰 尤其在短波长处的测定,胶囊壳的干扰更需要注意。 ● 溶液稳定性 详细讲述不同降解速度时的处置办法! ● 测定结果对溶出仪的耐受性 ● 紫外吸收度值过低时,可采用长距离小池测定。 ● 紫外吸收度值过高时,可采用短距离小池测定,亦提高工作效率。 ● 对照品溶液采用甲醇/乙醇浓配后,采用溶出介质稀释。2.0%以内无需验证,超出,需验证。讲述验证方法。 ● 溶出仪校正与校正片的使用 溶出仪的机械参数(如转速、桨杆转动时振幅、桨杆距溶出杯圆心的偏离程度等),均可通过溶出仪生产厂家自行设计的某些仪器予以校正与核准,唯独溶出杯的形状目前尚未有任何仪器能对其进行测试与评估。理论上要求溶出杯内部底部为一圆整半球形,但由于玻璃杯几乎皆为人工烧制,且厚度不易烧制均一,故有时会出现杯与杯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 侧面观察到的不规则溶出杯形状 俯视观察到的不规则与规则溶出杯形状 ● 溶出仪校正与校正片的使用 如此,便导致溶出杯内部底部形状为一不规则半球形,转动时形成“乱流”,有时导致对样品本身溶出度评估的偏差、甚至错误!为此,美国药典引入了校正片(当然还包括桨杆与溶出杯间的匹配性)。 ● 溶出仪校正与校正片的使用 知晓以上原理后,如追求理想化,则最好在校正、符合要求后,按校正时的位置,固定每个桨杆和溶出杯置于溶出仪的位置,以避免因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偏差(置于溶出杯在今后试验中的磨损,可忽略)。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