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肖世国-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流程与主要内容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流程与主要内容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年 6 月
目 录
1 概述1
2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 2
3 组织管理8
4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内容 14
4.1 路基工程 14
4.2 桥涵工程 17
4.3 隧道工程 23
4.4 过渡段工程 26
4.5 综合评估 27
1 概述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
程的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
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
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
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观测”(即初始值)的过程
控制。无碴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对工后沉降要求
非常严格;要求工后沉降不应大于 15mm,路桥、路隧结构物过渡段
的不均匀沉降差不大于 5mm,纵向变形折角不大于 1‰,且必须经分
析评估满足要求方可铺设无砟轨道,铺设后继续观测 1~3 年。
铁道部十分重视,要求 “建设、设计、咨询、施工、管理”各方
要统一思想,建立 “零”沉降的理念,以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工作依据如下: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6]158 号);
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 号);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1
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9.《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10.云贵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11.铁道部有关规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