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市政学概论120148
市政学 刘祥忠 在学习《市政学》这门课程之前,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来自于城市还是乡村,你认为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 2.你在中国的哪几个城市生活过,它们各自的特色或不同有哪些? 3.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4.在西宁市学习和生活两年,你接触的市政公用设施有哪些?谈谈你的感受或建议。 1.城市与乡村区别 高度聚集性。人口聚集,人口密度高;物资设备高度集中。 知识高度集中。人们的活动趋于专业化,居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乡村居民高。 城市的社会契约基础主要是法律、法规,而乡村则以亲情感情为主。如借钱的区别。 城市人口及其文化构成具有异质性。城市以职业为中心进行各种活动,而乡村则以血缘关系和亲戚关系展开活动。因此,在乡村,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大体相同,而在城市里,文化具有异质性,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语言等都有很大的差别。 城市里的人更理性,乡村的人更感性。因为城市的科层制比较发达。 2. 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参考教材P20 “3.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社会阶层分化 城市农民工 城市房地产 城中村现象 城市竞争与合作 市政公用设施包括: (一)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停车场、广场、管线走廊和安全通道、路肩、护栏、街路标牌、道路建设及道路绿化控制的用地及道路的其它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及其设施:城市桥梁、隧道、涵洞、立交桥、过街人行桥、地下通道及其它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排水河道及沟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它附属设施。 (四)城市防洪设施:城市防洪堤岸、河坝、防洪墙、排涝泵站、排洪道及其它附属设施。 (五)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广场、公共绿地、景点等处的照明设施。 (六)城市建设公用设施:城市供水、供气(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集中供热的管网、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电线路及其它附属设施。 课堂要求:听课,做笔记,积极讨论 教材:张旭霞,《市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其他参考资料: 范广垠:《市政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杨宏山:《市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市政学》阅读参考文献 书目: 除课本所列之外,增加以下书目: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余明阳:《城市品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王志钢工作室:《城市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海 默:《中国城市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严 正:《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 报刊: 《城市问题》、《城市》杂志、《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城市开发》、 《现代城市研究》、《中国城市化》、《城市科学》、 《南风窗》、《品牌》、《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经营报》、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城市经济、区域开发》,《公共行政》、《新思路》、 《社会保障制度》、《生态环境与保护》、《体制改革》 网站: 中国城市发展网 / 中国城市网 /index.php 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 / 中国城市化网 / 中国政府创新网/Default.aspx 我们的课程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市政学总述(第1章—第2章),对市政和市政学的含义进行解 析,介绍城市发展史及其客观规律,分析城市的功能和类型;通过分析城市管理中的主体,阐述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城市政府的组织体系与作用机制,并相应分析城市政府公共决策的过程; 第二部分:市政管理的政策与实践(第3章—第10章),阐述城市政府对城 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政策与方法,包括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如 城市规划、城市土地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 市基础实施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和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等。? 分组:7人为1组,共4组 要求:以西宁市或自己原所在城市(镇)为例,针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形成文字性的发言材料(研究报告),并制作出PPT,在课堂上演示汇报。基本研究框架:现状(数据、图表、实例);问题(数据、图表、实例);原因(数据、图表、实例);对策。在每次讨论的时候,小组代表先发言,约20分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