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生从耐心倾听开始.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学生从耐心倾听开始

爱学生 从耐心倾听开始 电视里曾经播出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面对着来自爷爷、奶奶、父母、老师的喋喋不休的指责,最后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你们可以听我说吗?”孩子的眼睛里充满了哀怨,这个画面对我产生了相当大的震撼。作为一名教师,我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反思,发现在平时的教育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的作用,而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那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学会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给我们造了两只耳朵一张嘴,为的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正好相反,是听得少说得多,尤其是教师,如果说得多、听得少,会给自身的工作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这一学期我们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清早,我刚进教室,张建阳就急忙向我告状:“昨天下午放学后,王家宁、袁明泽、杨汉卿、马玉几个人不按时回家,爬到拆了房的土坡上用小石头打班上的几个女同学,不小心打着了门房的叔叔。今天门房的叔叔来找他们了。”我一听,感到火冒三丈。“放学按时回家,路上注意安全”天天在讲,这几个调皮蛋还不听。还敢惹事。我立即把他们叫上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他们:“我平时怎们教育你们的,你们竟敢犯这样的错误,你们不知道陡坡上多危险吗?把人打伤了怎么办?”这时杨汉卿怯怯地说:“我没有用石头打人,我和袁明泽是去……”“还敢狡辩,你们俩爬上去了吗?”“爬上去了,可……”“别说了,今天你们几个好好反省反省,下课就去向门房叔叔道歉。”杨汉卿和袁明泽看我很严厉,到嘴边的话没再敢说,噙着泪水低下了头。我看他们是真的知道错了,气也消了一半。 谁知一周后,在周记中,杨汉卿写了一篇《老师,我想对你说》。我细细地阅读着,越看越感到自责。在周记中,他说明了自己和袁明泽是爬上去劝两个同学下来,阻止他们乱扔石子。可老师不听他的解释,他感到特别委屈。如果老师能耐心地倾听,该多好??。字里行间里无不宣泄着自己委屈的情绪。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太主观了,我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只是大致了解一些情况,就凭借以往的经验,甚至是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仓促地对人、对事下定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在问题发生以后,没有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学生当时的想法和做法,仅凭经验在表面上解决了问题,但实际却伤害了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对我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 我立即把他俩叫来,又叫了班里几个同学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向这两个同学真诚地道歉。 隔阂消除了,我的思考更多了。 教师只有认真投入地倾听学生讲话,才能表明对学生的尊重,赢得学生的信任,诱导学生讲出心里话,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赢得教育的契机。戴尔·卡耐基曾说过:“注意地听别人说话,这不仅是一种得到人敬仰的最简单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引起别人说话的有效妙策。” 倾听是一种容纳、尊重,倾听是一种认同、欣赏,倾听更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这把钥匙能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消除互相之间的隔膜,达到教育的目的。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