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庐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报告

庐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报告 一、庐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一、地理区位(附区位图)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风景名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116°08′,北纬29°26′~29°41′。 二、历史沿革 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 1895年《牯牛岭案件解决协议条款》的签订,标志着以李德立为首的西方文化正式植入,庐山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要说明的是,早在1886年李德立便在庐山开展其非法的租地活动。此后庐山经历了避暑地阶段和“夏都”阶段,在西方外力和国民政府强力经营下,庐山近代旅游业兴起并发展,促使区域社会经济的转型,文化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同时,在北伐战争和日寇占领等外部事件影响下,旅游业受挫,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一定消极作用。直到1949年解放,庐山开始迈入了一个新时期,成为共和国领导人和劳动人民的避暑胜地和疗养大山。 三、社会经济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古今中外文化交融积淀深厚为主要特征,以资源保护、观光度假、避暑休闲、科普教育、会议会展为主要功能,以山岳型为主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新城建设,并实现牯岭部分管理职能部门和部分居民的下迁。继续完善威家、通远、海会、莲花、温泉等城镇建设,与九江市城镇体系及环鄱阳湖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建设相协调(特别注意与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的城镇建设相协调),基本形成山上、山下居民在经济、社会上的全面均衡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农村撤村并点工作和农民安置工作。全面展开风景名胜区及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型、和谐型文明新村。 ?四、开发现状 庐山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开发是从 1982 年国务院审定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后, 原庐山管理局着手编制《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始的,20 多年来,庐山的旅游 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一系列殊荣: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 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 4A 级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地质公园、我过目前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世界文化景观 。在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庐山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产业定位基本实现。 2、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3、行业管理逐渐加强。4、资源开发步伐加快。5、对外促销广泛展开。但是也存在问题:1、“一山多治”的管理体制。2、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分布不均衡3、保护培育不当,生态环境恶化。 二、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风景资源调查与评析目的 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及“保护为先,利用优化,统筹协调、渐进整合”为指导方针,切实把保护好庐山风景名胜区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放在首位,优化利用好其景观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庐山。 二、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 1.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法 文献归纳法 综合分析法 2.分类依据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分为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两大类,再次基础上还可以细分为8个种类和30小类。 三、主要风景资源简介(16个) (一)自然景源 1. 五老峰: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2.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岭上有4处建筑。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红柱绿瓦分外醒目,名含鄱亭。庐山观日处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佳地点。 3. 三叠泉: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 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的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 4. 锦绣谷:庐山1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